疫情下居家生活该如何调适?抗战馆心理咨询师为您支招
2022-05-25 11:4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目前,北京近期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区居家办公。疫情改变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规律,容易让人感到些许疲惫、焦虑、烦躁和不安,在不确定性的日常中增添了一些压力。

有时候,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压力可能来自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比如,居家期间和“队友”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看不顺眼,又“无处可逃”;家中“神兽”沉迷于电子产品,不专心上网课,写作业拖拉,情绪消极,家长内心焦躁,种种关系产生的问题可能在此期间集中显现。

那个与你彼此看不顺眼的人也许并不是因为疫情才产生这样的感觉,大概之前就存在积累的矛盾或者没有化解的误会,其实可以通过这段期间的相处进行更多交流,增进理解。当我们把对方的所作所为放在他成长的时空背景当中去理解时,我们对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了解与懂得呢?这个时候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是不是可以更加顺畅的滑过呢?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自己是否有更多的了解与接纳呢?因为有一句很流行的说法已经告诉我们: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时光不偏不倚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流淌,让我们带着理解、接纳、感恩、甚或是遗憾、压力向前。

成年人要面对居家工作的种种不便,还要处理与家人不间断相处带来的矛盾,种种的疲惫很容易让我们对孩子缺乏耐心,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不妨停下来,让自己深呼吸,在一呼一吸间让自己暂时跳脱出焦虑烦躁,从而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神兽”在居家期间产生的问题可能是之前就存在的问题,只是因为居家,问题被聚焦了,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孩子,给予孩子理解、接纳和尊重,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

萨巴瑞博士说过,当父母带着一种清醒的觉察眼光来看待自身以及最亲爱的孩子时,就能发现生命本身具备的美好而独特的力量,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赏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与孩子,进而创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独立的美景。

其实压力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们情绪上感到有压力时,如何调适我们的情绪呢?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

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带来良好的生活秩序,会让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

2

调整负面情绪。内心烦躁不安时,可以通过阅读,表达,倾听,健身,冥想,甚至收拾家务、制作美食等爱好当中回归内在,感受人生之美;

3

参与公益志愿活动。助人自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社区公益志愿活动,可以在奉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感、获得感;

4

如果持续出现恐惧不安、空虚无助或者睡眠状况恶化等情况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当下正处于抗疫的关键阶段,无数的奉献者日夜忙碌,加班加点,保证城市平稳运行,我们每个人都是抗疫的参与者,居家期间,希望大家尊重所有人为疫情作出的努力,自身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遵守各项防疫政策,掌握必要的防控知识,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孩子,调适好心态,用爱与责任携手同心,争取早日赢得这场抗疫阻击战的胜利。

王会敏(抗战馆组织人事部职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文


作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