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东城区迅速吹响战“疫”集结号。变身“大白”“小蓝”值守核酸检测点,用心用情服务每一位居民;值守社区卡口,当好“守门员”,为人民群众站好“前哨岗”;勇毅逆行进驻封管控区,耐心、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市、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迅速下沉各街道社区,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许和肯定。据统计,5月26日,市、区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东城区各街道社区6292人,其中市级580人,区级5712人。
最紧要最吃劲关头,我们必须顶上来
“请大家保持两米距离,戴好口罩,一人一线!”下午1点,日头正毒的时候,在百荣嘉园社区下沉支援的区人力社保局刘超顾不上拭去额头的汗珠,穿梭在核酸检测现场,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
刘超在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
人员疏导、核验证件、卡口值守,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百荣嘉园核酸检测点树少、阴凉少,天气炎热再加排队,难免会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我就抽口烟怎么了?你这管得也忒宽了吧?”“哥啊,咱现在是在做社会面筛查,这排队人又多,您这会儿摘口罩抽烟不就是在给自己增加风险吗?”面对说话生硬的居民,刘超耐心劝说着。“人家小伙子说得对,赶快戴上!”人群中,大爷大妈们支持的声音相继发出。捏着烟的居民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一边作势要走,一边说:“我不做了行吧。”刘超见状赶紧上前说道:“大哥,咱何苦啊!检测是为保护自己,没必要怄气。来,您把烟给我,我帮你掐了。”这位居民没再说什么,按照要求继续排队做核酸,队伍也很快恢复了平静。类似这样的情况,刘超已经及时妥善处理过多次了。
不少同事发现,平日内向的刘超自从到永外后变成了“话痨”。有人建议他拿个喇叭放录音,可他却坚持自己动起来,“录音放久了居民会烦,而我变着样说,可以时刻提醒居民守秩序。”
截至目前,区人力社保局累计派出600余人次支援永外街道疫情防控工作。
每次下沉社区,区人力社保局“90后”干部丁耀宗都会主动报名。起初,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十人一组,遇到特殊人群直接引导进入“绿色通道”。
丁耀宗在核酸检测点给居民扫码登记
一天,社区来了大量排查工作,需要支援。“点上撤下一个人,登记台的人手就不够了。”点长犯了难。“我上吧!”一旁的丁耀宗主动站了出来。原来,每次维护秩序时,他都在观察登记台的工作人员,手机扫身份证、放行,默默地关注着每一个细节。
“不能光扫,还得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到十人就得点封管,扫管十人。”“没有身份证的点手录。”为了确保登记万无一失,社区临时给丁耀宗安排了一位师父。丁耀宗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核对,不敢有丝毫马虎。一轮下来,师父满意地走了。
登记台一小时一换班,但为了让对班多休息一会儿,丁耀宗经常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轮换下来看到队伍人多时,他总要跑过去帮着一起引导。同事劝他多休息,他总是笑着回答:“我正当年呢,真闲不住啊。”
区国资委按照“应下尽下、能下尽下”的原则,全面响应、尽锐出战,除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和少数保障本单位基本运转的人员外,党委班子带头,其余人员全面下沉街道社区,参与区域核酸检测等任务。
国资委下沉干部杜庆锋引导居民有序离场
值守在永外街道革新里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区国资委干部李睿是一名二胎妈妈,自本轮疫情以来,她主动请缨,连续投身区域核酸检测等工作。“我们经常深夜接到第二天的工作任务,作为小组长,我还要细化组内任务分工,连夜布置工作。”李睿说,每天回家孩子都睡了,真想跟孩子们聊聊天,指导下他们的作业,“但现在是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处于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我们必须顶上来。只有大家都好了,我们小家才会更好,愿疫情早日消散。”
李睿在核酸检测登记台给居民扫码登记
关键时刻下沉支援,是责任也是使命
东城区教育系统召集了近2000名干部教师,奔赴街道社区防疫一线。5月24日,北京市崇文小学的20名教师下沉至崇外街道新景家园社区五个卡口开展志愿服务。“老师,您怎么在这儿?”正在新景家园西区卡口测温的教师陈新蕊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学生张晰月在叫自己。张晰月兴奋地说:“这是我的体育老师,我太幸福啦!老师为我测温,像回到了学校。”与学生重逢的温馨一幕,让陈新蕊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5月24日是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教师雷晓蕾下沉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卡口值守的第二天。中午,雷晓蕾刚刚打开饭盒盖,一份沉甸甸的大包裹就送到了小区门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快递暂时不能进入小区。当一位八旬老人出现在视野时,雷晓蕾和李汝紫老师赶紧迎了上去。经过沟通得知快递是老人的,他们商定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由李汝紫帮老人把快递送到家门口。雷晓蕾说:“我再回过头的时候,发现筷子已经被风吹到马路上,饭里也落了鸟屎。我们开玩笑地说,连小鸟都喜欢我们呀。”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教师李汝紫下沉龙潭街道
连日来,在各社区卡口,多了不少“熟面孔”,他们中有许多是以前就曾到社区支援的下沉干部。“再次来到社区参与卡口值守,我感到很亲切也很荣幸。”来自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的下沉干部徐爽说,在2020年疫情发生初期,她就曾下沉到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支援。在社区卡口,除了当好社区查证验码的“守门员”、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员”外,徐爽还要做好单位下沉力量的“协调员”,每天安排、处理好约30名下沉人员的各项事务。徐爽说:“关键时刻下沉支援,是责任也是使命。作为年轻同志,我愿意当好排头兵,积极参与到支援任务中来,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干部主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守护好大家的安全出一份力。”
苑志远是来自区住建委24名下沉干部中的一员,今年6月即将退休的他,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社区卡口值守。苑志远说:“想想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退休了,更加珍惜在岗的时光。我会尽力而为,为守护一方平安奉献微薄之力。这,也是一种幸福。”
只有带着真情,才能真正做好服务
穿上防护服变成穿梭在楼门、胡同里的“大白”,在北新桥街道后永康胡同封控区内,10名来自区住建委、区总工会的下沉干部为送物资、派快递、测核酸等工作紧张忙碌着。
5月22日,区住建委张峰、吴琼、张巍、高云路、杨青云5人正式进驻封控区。下沉第一天,张峰就体会到了工作强度——参加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了解疫情基本情况和具体工作;进入封控区后,拿着居民居住位置图和居民台账手册,在封控区内挨个楼门、挨个院落转,“封控区内都是老旧楼房和平房院,环境复杂,必须先把区域特点、院落分布和居民情况搞清楚,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进驻当晚的值守任务,只能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凑合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下了夜班,张峰才在全闭环的流程下回到为进驻团队统一安排的集中隔离点,没想到却因打乱了生物钟失了眠,只在床上躺着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便又回到了封控区内。
如何保证好封控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进驻团队全体工作人员开启了24小时待命模式,每天都在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工作。张峰说:“目前服务保障工作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运送物资、派送快递和垃圾清运四大模块,大家越做越熟练。”
回想起这次“火线”集结的情景,作为“领队”的张峰依然历历在目——此前一天,几人分布在不同点位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原本按照计划第二天将要轮休;高云路是第二次参与封管控区支援工作,虽然家中有不满3岁的孩子,但他仍然克服困难、彰显担当;吴琼和张巍平时血压有点高,需要备齐进驻期间所需药品。“没想到吴琼手边还没有足够数量的药品,还是进驻以后叫家人送到集中隔离点的。”张峰半开玩笑地说道:“最‘忙’的是杨青云,因为他在头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还回单位值了夜班,大热天里一天一宿下来衣服都馊了。本想下了夜班赶紧回到大兴家中洗个澡,半路上却接到了进驻任务,只好到家稍作休整,拎上几件简单的行李又回来。”
第一次长时间穿防护服,张峰特别不适应:“感觉憋闷缺氧,快要喘不过气了。”连续的高温天气,张峰在防护服里仅穿着短袖,尽管如此,“衣服脱下来都能拧出水,手套倒过来,里面的汗就一直往下滴。”
对于这份辛苦,一同进驻的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炳福深有同感:“进入封控区,家人还是有些紧张和担心的,但是他们也很支持和理解我。作为一名党员,这种关键时刻就得带头冲上去。”
区总工会此次进入封控区的5人以年轻干部为主,在王炳福眼中,年轻干部来了以后干劲十足,给整支队伍注入了不少活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进驻团队很快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成为患难与共的战友,配合越来越默契,流程也越来越顺畅。
5月25日,北新桥街道辖区内爱心企业为封管控区内居民捐赠了蔬菜。进驻团队冒着高温将蔬菜一箱一箱搬到居民家门口。“居民也特别有爱,看见我们大热天忙着爬楼送菜,都会说‘你们辛苦了’,一句话就让我感觉心被暖化了。”王炳福说。
“进驻封控区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思路也有启发。”在王炳福眼中,工会工作与下沉工作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前者是围着职工需求转,后者是围着居民需求转。身处不同“战场”,角色切换之间,王炳福始终恪守着自己摸索出的“三字经”——清、实、情:“第一要清,弄清楚服务对象的需求是什么;第二要实,实打实为服务对象办实事,不搞花架子;第三要情,只有带着真情,才能真正耐心、细心地做好服务。”
文字:李冬梅 王慧雯 李滢
图片:辛桦 部分图片由上述相关单位提供
编辑:褚晓蒙
审核:魏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