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香山公园内一南一北两座寺院景区中的一种高大乔木盛开花朵,总是使人们驻足欣赏。
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花朵造型比较特殊,呈现一个个白色小“宝塔”的形状,这就是七叶树,而它的花朵则是呈圆锥形花序,别有特点。
七叶树,古时也称作七叶木,因其掌状复叶常有7片小叶,因此得名。
宋代欧阳修曾作诗
《定力院七叶木》:
“伊洛多佳木,沙罗旧得名。
常於佛家见,宜在月宫生。
扣砌阴铺静,虚堂子落声。
夜风疑雨过,朝露炫霞明。
车马王都盛,楼台梵宇闳。
惟应静者乐,时听野禽鸣。”
诗作的题目写到七叶树(七叶木),但是内容里却写的是娑罗树(沙罗),相传佛祖在娑罗树下涅槃,那么七叶树和娑罗树是不是一种树呢?
娑罗双
(图片来自网络)
七叶树
实际上,佛教中所说的娑罗树指的是龙脑香科的植物“娑罗双”,而七叶树是无患子科植物,二者是不同类群的物种。
但是由于二者又有些相似,与佛教也都颇有渊源,而北方难以种植生于热带的娑罗树,久而久之,北方的寺院中就多种植七叶树代替了,因此在一些诗作、碑文中都会出现娑罗树的名字代替七叶树的情况。
在香山寺内,接引佛殿后就种植有七叶树,同时还有一方石刻碑文——《娑罗树歌》碑,石碑为正四方体,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御制,碑身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
在碑首西南御书“娑罗树”诗一首:
“香山寺里娑罗树,种自何年不得知。
翠色参天叶七出,恰如七佛偈成时。”
(备注:碧云寺暂不开放,香山寺每周一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