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传统文化中德育的精髓,被称为“人生八德”。明朝万历年间,理学家沈鲤进一步编纂,制成图文并茂的弘扬八德的一部书籍——《八行图说》。
《八行图说》展示和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深处,其中的民间规约、习惯、情理、经义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其价值被现代法律制度所体现和沿用。
图中故事
伯俞奉母泣杖
汉代著名孝子韩伯俞,天性孝顺,母亲对他的教育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则跪着受杖。一天,母亲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所以悲伤哭泣!”
古说
● ●
孝,尽心奉养尊重善事父母之意。《诗经》中关于孝有一段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百善孝为先”,孝不仅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传统文化认为应从仁心出发,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而实现大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论述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孝”在《八行图说》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
今解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典型案例
郭老年逾古稀,老伴已去世多年。郭老有五个子女,但均对郭老不管不问,郭老一人独居,靠卖菜维持生计。后郭老因身体日益衰弱,无力一人维持生活,将五个子女起诉至法院,要求五个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轮流对其进行照顾并按月支付赡养费。该案案情并不复杂,但法官并未一判了之,而是先与五个子女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五个子女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宽裕以及互相推诿,才疏于对郭老进行赡养后,法官在郭老所在社区进行了巡回庭审,社区居民进行了旁听。庭审后,法官和五个子女一同到郭老家中,让五个子女设身处地感受郭老生活的艰辛。通过反复做工作,五个子女的仁爱之心和孝心最终被重新唤醒,同意轮流照顾郭老并按月支付赡养费,本案通过调解方式结案。
供稿:朝阳法院
编辑:徐鹏俐 麦浩敏 姚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