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忆录,你还记得那年夏天吗?
2022-06-06 16: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有这样一段经历,曾用汗水浇筑,在记忆中深深铭刻……有这样一个名词,见证过一代代人的青春时光,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与梦想——高考。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不知不觉中,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已走过整整45年。45年间,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相信,这里也有你的高考记忆。

1986年:上大学意味着端上“铁饭碗”

80年代中期,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对于家境平平的农家子弟来说,高考能够决定一生的命运,考上大学就能端上“铁饭碗”。有人说,那时候的考生都非常勤奋刻苦,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家住昌平的国女士,1986年参加高考,时隔多年,她能够记起的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那段时间忐忑的心情,还有走进大学校园的兴奋。

国女士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那个年代,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几乎只能依靠考学这一个途径。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些所谓一本二本三本之说,只有重点、本科、大专、中专。”国女士告诉记者,一些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同学就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直接选择上中专就业,也有先就业在备考的。那时候当老师可以减免学费,她就选择报考了北京师范学院。

80年代的高考时间还在7月,“天最热的时候,教室条件也相对简陋,别说空调,连风扇都没有。”国女士说,那时候只简单的给大家准备了人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用品,一场考试下来,试卷都被汗水浸湿了。高考一共三天,没有大综合,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分开考。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可当时紧张的心情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国女士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参加工作后,她见证了一代代学子们的高考,从90后到00后……一样的是风华正茂和青春不羁,不一样的是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1999年:没有考前誓师大会,没有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大军

1999年,是高考史上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扩招、部分地区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等政策。“我高中在昌平二中,1999年参加的高考,那个年代参加高考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家长也不像现在的这样对孩子的高考这么重视。没有考前誓师大会,也没有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大军。”家住城南街道的吕先生告诉记者,那时候家长忙于工作没有去接送,不管是看考场还是考试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为了鼓励他好好考试,那两天家里吃的比平时要丰盛些。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没什么太大感触,就记得高考前一晚一直在看电视剧《还珠格格》”吕先生回忆道,当时父母特别不能理解,马上考试了,还有闲情看电视剧。“算是解压的一种方式吧,那年没有球赛,挺遗憾……”1999年的高考,北京有近5万名考生。那个年代的考试教室条件跟现在也没法比,大热天只有吊扇。不过为了怕有人中暑,每个考场外都备有洗脸盆、凉水、毛巾和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的用品。幸运的是,考试那三天一直在下雨。“当时自己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就去了,我母亲特意准备了一件红色的雨衣,寓意‘开门红’。”吕先生笑着说道。

2003年:提前开始的高考,教室里只看得见眼睛

2003年的高考注定要载入史册,有两个第一:第一次把高考由每年的7月份提前到6月份;第一次需要测量体温才能进考场,因为“非典”疫情。“我记得大概离高考还有两三个月,就在我们复习最紧张的时候,‘非典’疫情暴发了。因为要封校,班级里很混乱,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李女士回忆道,教室里所有人都戴着一个大口罩,满屋子刺鼻的消毒水味。那个时候教育部门推出了网课、电视课堂,但那时的电子教学资源和现在无法相比,最多就是一些录播课程。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高考当天,进入考场前要测量体温,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测温枪,所以大家都需要提前到场,避免影响考试。因情况特殊,那年的高考防疫管理很严格,每个考场安排的人比往年少,同时为身体状况异常学生设立了“特殊考场”。“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的。”李女士告诉记者,“2003年还是估分填志愿选学校,可能因为受到‘非典’的影响,那年分数线很低,所以尽管有点小波折,但我还是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是一名高中老师。”

李女士当年高考过程还算平稳,没让父母来陪考,一是怕疫情,更怕让自己紧张。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出考场,还是看到了在门口等待她的妈妈“我眼眶当时就湿润了。”

今年李老师正好带高三班,送两个班的孩子参加高考,看到疫情防控措施时,她忍不住想起自己的高考岁月,“现在的孩子参加高考,不止是家长、学校,全社会都在给予关注,各职能部门、爱心人士都在为孩子们保驾护航,他们很幸福,也希望我的学生能考出好的成绩。”

2017年:画画远比想象的难得多,高考路上每一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美术统考集训时,我们天天待在美术室画画,以前觉得没什么,上班后再回想,脑袋里会浮现当年联考的情景,真的很怀念,虽然很苦,但是很快乐。”韩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文化课成绩差,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她选择了艺考这条道路,和广大艺考生搭上了这趟前往大学的末班车。美术考试考三科:素描、色彩、速写。速写最辛苦的就是要做模特,当时模特是轮流担任的,做模特的同学要一动不动保持一个姿势30分钟,几张画下来全身酸痛。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高考前200天的时候我结束了美术专业的集训返回课堂,当时一边扛着专业考试发挥失常的压力,一边补习几乎归零的文化课,因为比别人少了很多学习的时间,所以要努力赶上进度。”韩女士回忆道,每天晚上的挑灯夜战,做不完的试卷、黑板上的倒计时,都时刻提醒着大家马上高考了。

或许是因为过于紧张,韩女士从高考开始到结束连续三天都在发着低烧,所幸影响不大。“考完最后一科和家长打了一通电话忍不住地哭了出来。”韩女士告诉记者,备战高考的时光虽说不易,但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高考经历还算平常,周围没有穿旗袍的妈妈们,也没有上演忘拿准考证的“速度与激情”。身穿红色上衣的班主任是她心里的支柱,只要看到老师心里就踏实了。

2020年:生于非典,考于新冠。2020年 “疫情偷走了我的毕业典礼”

“当时还在上语文课,班群里就弹出了高考延期的消息,一开始还以为是假消息,看到微博热搜才知道居然是真的,前段时间刚结束百日誓师,结果延期一个月,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79天秒变97天,又梦回百日誓师了。”“像是得救了一样,救了我在家复习时‘半死不活’的状态,当时就觉得,如果没有这一个月,我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

在此之前,在昌平三中就读的吴同学已经在家里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状态实在是太差了。”据吴同学的回忆,在家学习,她很难像在学校一样专注,家里也因为有一个高考生,每天都会准备好吃的喝的,“真的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样,没有学校那么浓烈的学习氛围,整个人的状态就开始放松下来。一边焦虑,怕自己考不上,一边还是很难打起精神来,天天都在盯着看疫情的消息,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劲儿。”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不能组织聚集性活动,所以在当时很多学校都取消了高三生专属的“成人礼”,甚至是所有高三生都很期待的“毕业典礼”。“我们连成人礼和正式的毕业照片都没有留下,而且没有往届那种激情澎湃的送考活动,没有体验过学弟学妹们的呐喊助威,没有上考场之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只能说是整个高三处处充满着遗憾吧。”吴同学说道。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2020年起,北京实行“3+3”高考新模式。考生高考成绩将分为3门必考与3门选考科目两部分。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为选考。这意味着,沿用多年的“文理分科”制度取消了。 “对我来说,高考没有什么遗憾,只要努力过就可以了。高考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途径,也算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了。”作为一名疫情期间参加高考的“过来人”,吴同学看着今年疫情下的考生,感慨颇多,虽然今年情况特殊,但不要忘记曾经奋斗过的自己,高考就是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

2022:不凡的一届,祝福每一个全力以赴的你!

今年,昌平区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共计1962人,其中封管控考生134人。虽然疫情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人生的历练。不少考生都表示,今年太不寻常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作为应届考生,他们不仅经历了疫情,还经历了孤独备考,有的甚至还经历了疫情反复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大家都会坚守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坚定平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图为往年高考,昌平一中考点实况

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会面对很多大考,比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独自远行……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只要自己以最饱满的激情对待它,重视它,学会以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这场考试,就是胜利,你就是自己的英雄!乾坤未定,你们皆是黑马!

图文/尚颖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