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之城 | 直击痼疾,推动回天地区职住平衡
2022-06-09 13:4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导 读

近日,《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CP02-0101~06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回天地区控规》)获批,《回天地区控规》整体策划交通改善、公服增补、基础保障、品质提升、职住优化、精治共治六大策略36要点,本期将从职住优化策略,介绍“回天地区”如何打造宜居“活力之城”。

回天地区作为大型的居住社区,其开发建设为疏解的老城居民、初次置业年轻人群提供了大量的经济适用型住宅,对缓解北京全市的住房压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由于规模大、功能相对单一,北京市民也常称她为“睡城”。

大数据分析显示,回天地区居民主要工作地点分布在上地、中关村、海淀山后、望京等功能区域。区域范围内就业岗位少、对外交通联系不便、通勤时间长,回天居民“安居”难以“乐业”。《回天地区控规》聚焦存量空间,通过“区域联动”“发展双创”“产业升级”“节点激活”等策略,激发产业发展动能,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优化职住关系,提升城市活力。

一、区域联动发展,“跳出回天看回天”

《回天地区控规》突出规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坚持整体谋划、联动发展,推动回天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大尺度优化职住关系,充分发挥“全市人才和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回天地区区位示意图

回天地区位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中间地带,南部与中关村科学城交界,具备承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辐射和资源外溢的先天优势,北部紧邻未来科学城,区位优势显著。规划加强空间直联,通过快速交通联系缩短通勤时间。在道路交通方面,构建六横九纵的区域干路网骨架,实现回天地区快速的对外交通联系。在既有轨道线路基础上,规划M13A线、M17、M19支线等线路,加强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及望京等区域的联系,在大尺度范围内优化职住关系。

二、发展双创空间,激发创业活力满足创业需求

促进双创孵化器建设,加强商务楼宇空间跟踪管控和腾笼换鸟,推动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产业集聚区。健全多维度产业生态体系,完善基金+基地扶持培育链条,强化空间、人才、技术等服务支撑,形成双创社区“升级版”。

【回天实例】腾讯众创空间位于回龙观大街,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提供2000个岗位,有效促进回天居民就地就业。

腾讯众创空间(资料来源:回龙观资讯中心)

三、产业升级,积极创造居民就地就业岗位

腾退三旗百汇等现状批发市场、推动现状低效楼宇改造,实现功能及产业升级,引导产业更新向符合回天定位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转型。引入专业运营商进行物业运营和管理,提升楼宇的经济效率。

【案例借鉴】北京新街高和楼宇是位于新街口附近的老牌购物中心,将传统商业业态更新后吸引金融、科技类优质企业进驻,实现产业升级。引入专业办公运营体系,全面升级楼宇办公服务。

四、节点激活,建设功能复合的轨道微中心

利用轨道微中心集聚城市功能,引领城市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吸引回天人才回流、北向就业。规划黄土店、新龙泽等5个轨道微中心,微中心范围内新增建筑规模中80%以上用于产业功能。

【回天实例】轨道微中心规划。回天地区划定5处站点微中心,包括新龙泽站、黄土店站(霍营站)、回龙观东大街站、回龙观东站和天通苑东站,集聚空间资源,实现高效发展。

回天地区某轨道微中心一体化开发示意图

(资料来源:设计团队)

通过规划引领、空间保障,回天地区将以“两区”发展、“三城”建设为契机,促进存量空间活力复兴,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让更多人创业回天、扎根回天,让睡城“醒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活力之城!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昌平分局、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