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早7:26,在位于北京丰台站的32号站台,首发高铁列车——由北京丰台开往太原南的G601次复兴号列车出发。标志着经过近4年的改扩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以全新面貌正式开通运营,为北京又添城市新地标,百年老站丰台站,传承历史,面向未来。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中国首座双层车场铁路站房”“北京市第7座全国铁路客运枢纽”“超级工程”“空中高铁站”,无数的光环聚焦的北京丰台站开启了百年老站新篇章,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形成城南地区新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更好服务于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促进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丰台站的规划建设既是国家交通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更是丰台区改善和保障民生、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的重要手段。下一步,丰台区将继续着眼于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节点,推动丰台站及周边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加快丰台站组团综合开发,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
百年老站,传承历史
“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曾服务老京张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线路,开办客货运输、列车编组技术作业等业务。随着首都城市建设和铁路的快速发展,车站承担的相关业务相继移交北京西站、丰台西站等站办理,至2010年运输业务全部停办2018年9月实施改扩建工程。”北京枢纽丰台站改扩建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陈世和介绍。如今,老丰台站的站房已被原地保护,封存历史与回忆;崭新的北京丰台站则带着万众期待,开启了新篇章。
1897年,丰台机务段成立,用灰砖砌筑的矩形炼瓦式检修库建成。1900年,检修库被义和团破坏,只有东墙和匾额幸存。匾额上书写着此车房的建成年月“光绪二十三年”,此匾被蒸汽机车的黑烟熏得成了黑色。
1949年7月1日,丰台机务段职工在老库前与死车复活活动中被修复的“七一”号机车合影。
丰台车站建成初期的中英文站牌,后方为站舍。为使各国籍铁路工人均能看懂,当时货车的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和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如站牌后方的敞车车号为793,即苏州码子“〧〩〣”。
丰台站的故事要上溯到120多年前。1895年4月,清政府决定兴建从天津到北京卢沟桥的铁路,称为津芦铁路(卢沟桥时名芦沟桥)。当时清政府不具备自主修建铁路的能力,津芦铁路督办胡燏棻向英国借款40万英镑,开创了借洋债修铁路的先河。英国人金达被聘任为总工程师,他把津芦铁路修成了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
一组穿越丰台腹地的铁路线,把偌大的丰台区纵向切割成了两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丰台人开始以这座老桥为界来划分地域。老桥南侧被叫作桥南,老桥北侧被叫作桥北。由于铁道横在面前,生息于桥梁南北两侧的居民南来北往时,都得通过这座老桥。
大道通衢,一路欢歌。“这是我在2010年6月19日购买的由老丰台站开往石景山南的车票,当时的硬座售价2.5元。”今年72岁的范纪萍爷爷拿着珍藏的老车票在站台上感慨良多,“我是丰台人,一辈子从事铁路工作,我对丰台有感情、对铁路有感情、对北京丰台站更有感情。”
随着G601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北京丰台站新时代的新速度通衢南北,新时代崭新的历史使命也在这一刻开启。
亚洲之最,造福民生
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后,将安排京广高速铁路,京沪、京九普速铁路等多条线路的列车始发终到作业,运营初期安排旅客列车120列。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丰台站终于开通了,我家在丰台,老家是山东聊城的,上网查了一下丰台站距离我住的地方开车不到10分钟就能到,比原来回老家去北京西站坐车要节省不少时间,期待疫情赶快过去,我也能体验一把坐火车从家门口到家门口的感觉。”在丰台工作的李娜说。
而在过去,这里有着“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过去生活丰台的老人常说:“过去的丰台大桥虽然联通南北,但是遇到大雨大雪,公交就不便了。交通高峰时候更是人挨人的过桥,这样的景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丰台大桥也把桥南桥北划分出连个“世界”,住在丰台大桥桥南的鲍大志在一档电视栏目中回忆道:“桥北属于开发区丰台文化馆、影剧院都在桥北,更繁华,更靓丽,桥南属于未开发地区。”记者翻阅老照片也这样看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盛年时期的毛泽东豪情万丈地为武汉长江大桥写下的这一诗句,用来形容丰台大桥也颇为贴切。丰台大桥位于北京西南四环路上,这座在北京众多立交桥中一点都不起眼的大桥,在丰台人心中却是京城最重要的座桥。这座先于四环路诞生的大桥,让丰台桥南民众的生活环境一下子告别“旧社会”赶上甚至超过丰台桥北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丰台桥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让丰台区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老桥的桥面中间高高起,然后分别朝南北两侧降下去,南北两侧的桥面分别为两面45度的斜坡。由于桥面太陡,只能先推着车上坡,到达桥中央最高点后再推着车下坡。
《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局势暂时平缓。丰台站这一重要的中转站也被重新修复,在20世纪初恢复运营。火车站的建成往往会改变一个地区的风貌。恢复运营后,丰台站的客运流量达到日均300余人。这里货运也十分繁忙,车站每日货物发送量达七八百吨,促使货栈业和商业在丰台站附近大量兴起。民国初年,丰台站实际上已经成为连接京汉、京张和京奉这三条铁路干线的交通中枢,初具编组站的规模。
1988年,丰台大桥的重建工程启动。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四环路丰台铁路立交桥,桥长为83.3米、桥高7.55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顶进式箱涵立交桥;另一部分是连接丰台车站前的正阳大街的公路立交桥,桥长78.18米,桥宽为24.6米。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丰台大桥于1990年竣工通车。图为当时的代用桥。
而如今,北京丰台站作为国内首座采用高铁、普铁双层车场重叠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建设了人性化、便捷的旅客服务系统和覆盖全站的无障碍设施,可提供售票、问询、公安制证、快递、重点旅客预约和急客临时改签等服务;采用光伏发电系统、自然照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可大幅节约建设投资和今后运营的能耗。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服务于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促进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丰台站周边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含网约车)、大巴车、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投入使用,服务广大旅客出行。目前周边11条接驳道路已完成建设,具备通车条件。市民驾车从西南三环、西南四环前往北京丰台站时,通过周边道路即可直接驶入北京丰台站二层东侧落客平台,无需经过地面即可进入车站候车室。
记者在北京丰台站南广场看到,沿中间两车道公交场站东西两侧而建的临时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可提供512个停车位(涵盖中小客车492个、大客车10个、网约车10个),方便旅客进出站停车,有效提升站区周边的交通组织效率。
百年老站,面向未来
早上6:30,记者在北京丰台站候车大厅,用身份证在闸机上一扫,不到5秒,就完成了刷证核验,迅速“通关”。除了身份信息外,体温、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等健康信息也逐一呈现在显示上。
“这趟首发G601次列车为8编组复兴号列车,定员576人,从丰台站购票上车旅客266人,全程运行时间2小时55分。我们从乘务员的头花、耳机到着装都进行了形象上的升级,旅途中乘务组还为带宝宝的旅客提供了婴儿充气床垫。”首发列车长于淼说,“今天是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的第一天,作为首发车班组非常荣幸,我们在列车行进过程中还会通过新老丰台站的照片,带着旅客一同回顾北京丰台站的建设历程。”
走进北京丰台站站房,记者看到站房整体形成十字型屋面,同时将中间位置的站房屋面拉开,设置一条屋面采光天窗带,形成中央光庭,行走其间,两侧是飞速行驶的列车,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带倾泻而下。
“这是北京丰台站始发的第一趟高铁列车,感觉跟平时坐高铁不太一样。”经常往返北京太原两地出差的于阳女士特意比候车时间提前了一小时过来,在车站里转了转:“公共区域、候车区域、休息区域的分割设计都很科学合理,而且非常有现代化设计感,未来一定会成为新的网红车站。”
来源 丰台报
记者 原梓峰 林瑶 徐伟
老照片提供:北京日报、丰台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