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85周年|抗战中的西城
2022-07-07 15: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西城区委党史办(区志办)编写了“抗战中的西城”文章,通过“古都怒吼”“日军铁蹄”“民族抗争”三部分,在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铭记历史,砥砺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古都怒吼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齐心御侮,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古都北平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4个月内,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华北危在旦夕。

《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国难当头,北平学生奋勇当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北平大学工学院抗日救国会要求废除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通电稿

东北留平学生抗日救国会旧址,哈尔飞剧场旧址远景

1931年11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学生陆续组织南下请愿示威团,赴南京向国民党中央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南下请愿学生回到北平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在学界的鼓舞和带动下,北平各界和郊区农民迅速行动起来,成立救国会组织,捐款捐物,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1931年9月28日,北平抗日救国市民大会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

1932年和1933年北平左翼文化团体出版的部分刊物

1932年11月,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操场演讲

1933年3月,日本对长城东部各主要关口发动攻击,国民革命军第29军英勇抵抗,是为长城抗战。

北平妇女代表去前线慰劳抗日战士

坚守在长城罗文峪口的29军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触角继续向南延伸,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北平学生发出悲愤的怒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被压抑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2月16日,北平爱国学生1万余人分为4个大队,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大示威。一二·九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生在西直门外召开抗日宣传大会

北平爱国学生的游行队伍

爱国学生争夺水龙头反射军警

北京大学游行队伍指挥黄敬在上向群众演讲

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沿平汉铁路南下,到农村扩大抗日宣传。在此过程中,1936年2月,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民先队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是党联系和领导全国青年抗日的纽带,宣传和团结民众的得力助手。

南下扩大宣传团在河北固安县进行抗日宣传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代表慰问第29军官兵

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北平人民始终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线,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推向了全国,给全国人民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心。

日军铁蹄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占领北平后,将北平作为统治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日伪政权在西城实施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日军占领卢沟桥

遭日军炮击的宛平城楼

《世界日报》关于卢沟桥事件的报道

7月26日下午,200余名日军企图从广安门进入北平城。驻守广安门的第29军第132师某连与日军交战。

《世界日报》关于日军炮击广安门的报道

日军进入广安门

7月29日,北平沦陷。8月8日,日军驻北平司令官率2000余名士兵进占北平城,全面接管北平防务。从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遭受日军侵占达8年之久。

日军进入北平城并贴出布告

日军通过正阳门

日军占领北平后,实施了严酷的殖民统治。建立傀儡政权。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伪北京地方维持会所在地

1937年12月14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成立

1939年,日军在北平组建细菌战部队——华北北支(甲)第1855部队。1941年12月9日,1855部队强占位于文津街的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以此作为细菌武器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大量生产跳蚤和鼠疫杆菌。

日军1855部队总部设在天坛神乐署

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旧影

1938年2月,日伪政权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毫无储备的纸币“联银券”,强制成为华北统一货币,并通过抢夺外汇、垄断贸易等手段获取战争资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货币样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印刷局”旧址(位于今北京印钞有限公司内)

日军在占领区推行“献纳”运动,强迫民众“献铜”“献铁”“献木”“献粮”等,征收各种名目的捐税,实行赤裸裸的物资掠夺。

伪警察局关于在居民中搜刮金属物资的布告

日军在普通大、中、小学及师范学院派驻日本教官或顾问,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强迫学校悬挂日本国旗。

日本教官在课堂上讲授日文

为了保证华北地区治安,日军先后实施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进行“总力战”。

关于经济封锁的布告

法源寺第三粥厂的难民

旅行身份登记

面对日伪的残暴统治,西城人民的反抗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以多种形式进行坚强反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民族抗争

中国军队在七七抗战中的英勇抵抗,吹响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号角。1937年7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全民族抗战的主张。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月28日,日军向29军军部驻地南苑发起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与第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后在转移途中光荣牺牲。1947年,北平市政府将西城的南沟沿、北沟沿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与家人的合影

赵登禹

1947年3月13日,北平为北沟沿等处更改名称的训令

南苑失守后,曾在长城抗战中与日军血战的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与日军周旋。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1982年,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像和纪念碑

第29军第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在七七抗战中率部奋勇血战。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率部起义。1958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

何基沣

1937年8月22日,活动在平北地区的抗日军(后改名国民抗日军)袭击了位于德胜门外的功德林监狱,营救出一批共产党人和其他被关押人员。1937年12月,国民抗日军被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战斗在平郊抗日根据地。

抗日军袭击功德林监狱的报道

1937年国民抗日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白乙化是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他文武双全,作战勇猛,令日伪军闻风丧胆。1941年2月4日在密云指挥战斗时不幸牺牲,年仅30岁。

白乙化指挥作战灵活机动,人称“小白龙”

白乙化的中国大学毕业证书

留在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工作方针,建立情报网络,开展秘密工作。在西城地区主要有平津情报联络站、黄浩情报联络组、王鉴平情报站、王文王凤岐地下电台等。

从事情报工作时的黄浩(左)

黄浩情报组成员李苦禅

王文、王凤岐“一家”的合影

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爱国青年学生秘密组成“抗日杀奸团”,简称“抗团”,从事刺杀汉奸、搜集日伪情报、爆破等活动。

“抗团”老团员叶于良、祝宗樑、孟庆石在北京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遗址前留影

1937年,参加妙应寺白塔整修工程的罗德俊将一份手稿藏在白塔顶部华盖缝隙中,他将日军在北平的暴行记录在一张毛边纸上,表达了悲哀愤懑的心情。

罗德俊手稿

辅仁大学在校长陈垣的主持下,坚决抵制日伪文化教育,始终坚持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伪编的教材,不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成为沦陷时期北平高校中的一片“净土”。

陈垣在学校运动会上讲演

旧时辅仁大学(今定阜街1号)

中国大学教授蓝公武在课堂上公开宣传抗日,7次被抓进日本宪兵队,受尽折磨而毫不屈服。爱国教授董鲁安在家中掩护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活动,并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便利。

蓝公武

董鲁安和夫人关竞

北平文化艺术界名流中的许多人都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反抗日伪统治的斗争被传为历史佳话。

国画大师齐白石拒绝为日伪权贵作画

京剧大师梅兰芳息影舞台8年,断然不为日本人演出

在电台说相声讽刺日伪统治的相声艺人常宝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10日,北平受降大典在故宫太和殿前隆重举行。

日军签署投降书

毛泽东题词

北平民众在故宫太和殿前欢庆胜利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来源:区委党史办(区志办)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