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朝阳区以“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强化城市交通韧性”为目标,全面推动区域交通建设发展,区域路网骨架进一步完善,交通秩序更加顺畅。今年,朝阳区将以提高出行品质、缓解交通拥堵为主要任务,结合重点商圈、重点产业项目及保障房等项目的发展建设需求,努力营造高品质出行环境,为朝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治堵大家谈”第271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朝阳区交通基础设施协调中心副主任蒙琳、朝阳区交通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铭轩、朝阳区交通委规划科科员赵蕊做客直播间,介绍2021年朝阳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及今年的工作安排。
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专题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积极推进市区两级重点道路建设
朝阳站周边交通将更加便捷
大羊坊路计划年内开工
2021年,朝阳区完成香江北路、来广营北路、麦子店街及朝阳公园路跨河桥等18项建设任务,打通断堵头路5条,总长20.6公里,区域路网进一步完善。今年,朝阳区将继续推进市区两级重点道路建设。配合实施京密路快速化工程、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推进通马路、姚家园北街、太平庄中街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大羊坊路、王化路等道路;加快推进东八间路、酒仙桥北街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驹子房路、龙爪树路、望京东路(启阳路至宏泰中路)和坝河南街等主次干路的建设。其中望京东路的全线贯通将极大改善望京东部区域交通出行环境,提升整体的交通出行能力。
围绕北京朝阳站周边的交通接驳,去年启动实施了专用匝道、姚家园北街、朝阳站西路、朝阳站东路、华文东路、北豆各庄路等6条道路建设,今年将继续通过规划专用匝道、姚家园北街,实现北京朝阳站与东四环、东五环的便捷联通。同时,通过规划驼房营路、将台洼西路、石佛营东路、北豆各庄路等次干、支路服务北京朝阳站及交通枢纽,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大力实施区域交通综合治理
望京区域交通环境整治工程
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针对望京区域存在的对外交通节点拥堵、停车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慢行系统有待加强等问题,今年,朝阳区启动望京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北起北五环,南至东北四环,西起京承高速,东至机场高速,约14.5平方公里。一方面,将加大望京地区慢行系统整治力度,突出以人为本,慢行优先。将望京地区市政道路、滨水绿道、以及各大公园慢行进行串联,形成水、路、绿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尤其是望京的外环区域,将改扩建一条大约13公里的休闲绿道。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组织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运用大数据出行特征分析、信号灯联网联控改造、搭建智慧停车云平台、公共泊位信息共享、C端智能诱导、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建设电子围栏等措施提高区域内小汽车、网约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等管理水平。
此外,这次整治还将因地制宜地增加座椅、绿化、休憩漫步以及商业外摆等,进一步优化望京地区的营商环境。整治工程已于4月开工,力争在年底前完成中心区(SOHO及周边区域)及大外环绿道主体工程建设,整个整治工作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持续改善慢行出行环境
今年重点推进亚奥、东三环等区域
慢行系统优化提升
慢行方面,除望京区域外,今年还将重点推进亚奥、东三环等区域慢行系统整治。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吸引了诸多游客到亚奥地区参观、游览。朝阳区将通过调整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优化公共交通、规范大巴车秩序、加强科技管理等方面,为亚奥地区营造安全、连续、便利、舒适的慢行出行环境。预计改造后慢行出行比例能够提升10%、慢行设施水平提升90%,目前方案已基本稳定,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东三环步行、骑行的市民朋友也比较多。东三环慢行系统整治将借鉴CBD、西二环慢行系统改造成功经验,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加宽非机动车道、增设非机动车一次左转、设置非机动车优先、优化公交港湾、缩小路口过街距离、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树池加盖、挪移杆箱体、规范非灯控路口路权”等方式,大力改善东三环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和便捷性。预计改造后违法停车率将降低90%,人行道绿荫覆盖率由现状70%提升至90%,慢行交通通行效率提升15%。
继续深化道路停车改革
计划在30余条道路
增设2000余个电子停车位
道路停车方面,目前朝阳区共有154条道路、15190个停车位纳入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管理。其中,去年在朝阳站周边的13条道路增设了1800多个电子停车位,规范了周边的道路停车秩序、提高了通行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问题。今年,朝阳区将继续深化道路停车改革工作,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结合市民集中反映的诉求,计划在朝外、建外、潘家园、双井、劲松等地区深化道路停车管理工作,在30余条道路增设2000多个电子停车位。并通过居住认证等方式,将有限的停车资源最大程度上向有刚性停车需求的周边居民倾斜,在解决居民停车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改善道路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