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 · 北京段 / 五河交汇地区
2012年首次提出建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这是北京市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几年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格局中,横空出世、快速成长。规划蓝图的“大写意”,正一步步变成气势恢宏的城市建设现实图景,其中,有这样一处五河交汇水景再次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这就是:中国大运河·北京段五河交汇地区,今天让我们打开时空的隧道去看看它的变化模样。
△ 通州俯瞰五河交汇水路纵横
△ 供图:马文晓/北晚新视觉
△ 三维鸟瞰实景图(2020年)
△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大运河 · 北京段 / 五河交汇地区在哪里?
中国大运河·北京段五河交汇地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的西北角。所谓的 “ 五河 ” = 通惠河 + 温榆河 + 小中河 + 运潮减河 + 北运河。
*上图蓝色范围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 中国大运河 · 北京段五河交汇地区区位图(2021年)
△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 五河”分布图
△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大运河 · 北京段 / 五河交汇地区六十年来变化多
△ 五河交汇地区时空变迁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自清末以来,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北运河逐渐汇流于通惠河入北运河河口。
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水患,在四河交汇处修建了北关分洪枢纽工程, 1960年在北运河起点修建拦洪闸,1963年建成运潮减河并修建分洪闸,汛期通过分洪闸将部分洪水分入潮白河。1970年对河道全线疏浚。
1961
△1961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1965
△1965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1970
△1970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1974
△1974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1996
△1996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自2006年开始对五河交汇地区清淤,形成一片壮观的五河交汇水景。
2007
2007年对北关分洪枢纽进行改建,在旧闸下游修建新闸,于是新老闸之间形成了源水岛。
△2007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09
△2009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15
△2015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20年,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编制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生态空间布局基本稳定。
△2015年五河交汇地区影像图
△制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22年4月,历经14天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2022年6月26日,三座船闸建设成功打通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运输最后一个断点,大运河北京段和河北香河段同步实现省市内通航。
芦苇荡漾水草依依,野鸭嬉戏鱼鸟云集,如今的城市副中心北运河五河交汇地区展示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参考资料
1.《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中国大运河(北京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遥感监测图集
3.它是大运河的北端点,通州五河汇聚是怎样形成的,北京日报
4.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旅游通航 . 人民日报
内容来源:北京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