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厅第四部分是“中国园林的集盛”。
△ 中国园林的集盛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古代园林厅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现存的园林实体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的园林形式极其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南北园林风格的渗透及西方文化的融入,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再度辉煌。
北海团城沙盘
团城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故宫西北侧,号称“世界上最小的城堡”,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一小屿,元代时在其上增设仪天殿,明代在重新修筑的基础上将其改名为承光殿。与此同时,明还在岛屿周围修建城墙,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和四周环境。
团城没有排水系统,但却能在大雨过后不易形成积水,其主要原因在于青砖。
△ 北海团城承光殿(修缮后)
团城铺路用的青砖造型独特,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每块砖就像微型水库一样,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工人们铺设时会在砖与砖之间留有缝隙,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缝隙,每当下雨天时,雨水就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土壤中,再通过地下暗河排出去,这便是团城集水和排水的奥秘。今天的团城基本上保留的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样子。
团城上有三宝,第一宝是慈禧御用的白玉佛,现存于承光殿;第二宝是一棵古油松,名唤遮荫侯;第三宝是元代遗留下来的特大型玉雕作品——渎山大玉海,现保存在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
止园沙盘
以园林为题材的绘画是明代山水画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展与当时文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流行的造园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
止园,始建于1610年,园主人是明代进士吴亮,因厌倦朝廷党派之争辞官隐退,回到家乡武进。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便在与父亲的嘉树园相近的地方建造了止园。
止园全园重理水且多用叠石,主要由西区,中坻和东区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各区域内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其中,大慈悲阁是止园东区的最高建筑,可俯瞰全园风景且能欣赏城外风光,是一处绝佳的观赏地。大慈悲阁的东南方向有一座石灯笼,北面则是狮子座山台。
△ 中国园林博物馆 《止园沙盘》局部
吴亮一生建造了多处园林,其中止园最为人所乐道,但历史上止园已不复存在。现存的止园沙盘是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北京林业大学在对吴亮所著的《止园集》、张宏绘制的《止园图》册和常州地方志等文史资料的研究基础上与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阚三喜的共同协作下制作完成的。
寄畅园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寄畅园历经几代园主人后辗转为秦耀所得。万历十九年(1591年),秦耀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 寄畅园局部图
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整个园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其景色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也称双鹤斋),均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明清园林形式更加丰富,南北园林的交流频繁,出现了一批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园林作品。同时,园林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园林论著的集中出现和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共同促成了中国园林的集盛。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