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第一行宫
一景“璇源堂”。位于团河行宫东湖南部,是东部宫廷建筑群中的一座主要建筑。璇源堂有大殿五楹,殿悬有乾隆御笔“时与天游” 额匾。殿南有东西配殿各五楹,庭院内有太湖石堆砌的云岫峰,四周有游廊相连。整座建筑东西长十三丈二尺,南北宽十二丈。璇源堂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堂,他每次来南苑巡狩,常驻跸于此,并在此接见臣僚和处理日常政务。殿内原存乾隆御诗《题璇源堂》数首,其中一首写道:“凤河入淀此源寻,疏浚因教广复深。遂有堂斋朴以筑,备斯来往憩而临。”记述了治理凤河、疏浚团泊、构筑团河行宫的缘由。
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璇源堂》诗写道:河源何事更称璇,玉润由来溯本然。洁治书堂俯嘉德,标其生亦在方圆。
二景“涵道斋”。此景位于团河行宫东湖南部璇源堂北侧,庭院建筑东西长十三丈二尺,南北宽六丈六尺五寸。有大殿五楹,抱厦额题:“涵道斋”。它濒临东湖南岸,与钓鱼台、鱼乐汀、翠润轩隔水相望。乾隆皇帝题诗曰:“斋建书堂后,临池俯淡然。因之额涵道,遂以凛临渊”。岸边有鱼乐汀碑碣,语出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之典故。这里湖光山色,晴云碧树,四望皆成画景。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涵道斋》诗写道:斋额奚因涵道称,绎思水德在清澄。内存心及外临事,舍二又将何所能。
三景“归云岫”。此景建在团河行宫西湖西北部的土山之上,俗称“半山房”。它是团河行宫的制高点,与行宫东南部的宫殿建筑群隔湖相望。归云岫有大殿五楹,南北出廊。有爬山游廊与西湖岸边的狎鸥舫相连。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归云岫》诗写道:假山既可称云岫,何必真云不可归。课果为霖自肤寸,继霑诚足泽农机。
四景“珠源寺”。此景位于团河行宫西湖北山之上,原是明代修建的一座龙王庙,山门外乾隆皇帝御笔额匾曰“珠源寺”。珠源即指龙王所居龙宫之代称。其实珠源寺与龙王庙就是同一意思。沿北山拾级而上,步入山门,庙中苍松翠柏,虬枝九曲。迎面是龙神殿,有殿宇三楹。南向临湖,居高临下,团泊美景,尽收眼底。据说乾隆皇帝驻跸团河行宫时,常至此祭拜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珠源寺》诗写道:团河本是凤河源,疏酾南流清助浑。必有司之惠万物,瓣香嘉澍吁垂恩。
五景“镜虹亭”。此景建在团河行宫东北部山顶之上,是行宫中六座亭子最为著名的一座,为六方形。亭下石磴参差,古柏苍翠。登临览胜,宫内可望红墙碧瓦,湖水荡漾。宫外可望芳甸怡春,景湛清华。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镜虹亭》诗写道:以照言波则曰镜,喻形映日又称虹。似兹假借诚繁矣,水本无知付以空。
六景“狎鸥舫”。此景位于团河行宫西湖西岸,是一座造型独特的船形建筑。因团河湖面上常有成群水鸟翔集,乾隆皇帝即景寓名,将此处命名为狎鸥舫。他在咏《狎鸥舫》诗注中说:“卢照邻诗‘腾沙起狎鸥’;杜甫诗‘狎鸥轻白浪’,此皆诗人处境闲适,自写其放逸之怀。若予之名舫,不过即景寓名,初不类彼耳。”狎鸥舫前有石阶直达西湖水面,可于此乘游船泛舟湖上。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狎鸥舫》诗写道:室如舫耳原非舫,取适名之曰狎鸥。我岂诗人卢杜类,箕畴惟是慎先忧。
七景“漪鉴轩”。此景位于团河行宫东湖与西湖之间的半堤之上南侧。有游廊与东湖南岸的涵道斋相连,东西有石花甬路可达西湖水码头。北有土山相环,曲径通幽。前后临湖,身临其境,如在镜中。漪鉴轩有殿堂五楹,西出抱厦三楹。鉴乃是古代用来盛水的盆状器皿,古人常用以盛水代镜,后来人们也以鉴来代表镜。漪鉴轩之名即源于此。据说在漪鉴轩内就存有一古鉴,四壁还悬挂有描绘前人美恶功过的“观文鉴止图”。乾隆皇帝以此告诫自己效仿前贤,以古为鉴。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漪鉴轩》诗写道:水裔之轩漪鉴名,偶临遂与绎思精。漪常喻动鉴取镜,要在不波乃得平。
八景“清怀堂” 。此景位于团河行宫东南侧宫殿群中。进东所二宫门,迎面即一对麒麟抱鼓石,上为木影壁,转过木影壁即是清怀堂。有大殿五楹,环境较为清幽秀美。据说清怀堂是太后来南苑巡幸驻跸团河时的寝宫。当年慈禧太后来团河行宫也住于此。清怀堂北为风月清华殿,俗称九楹殿。穿过殿侧屏门循角路即可到达涵道斋、翠润轩、露香亭等景观览胜。乾隆皇帝《团河行宫八景》中咏《清怀堂》诗写道:堂临碧沼额清怀,白芷绿蒲景已佳。怀在胸中清在境,其间宾主认母乖。
摘自:《南海子宸迹》 作者:张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