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宫往事》与当代英国书单
2022-09-15 19: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成为女王,当时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本期内容节选自《英宫往事》,给读者们一个窗口了解女王的日常生活。

女王的公务活动

作为女王,伊丽莎白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国家交付自己的任务。英国政府管自己叫做女王陛下政府。每年议会开幕时,女王出席宣读她的政府的施政纲领。实际上,政府的活动跟她并无关系,施政纲领也是执政内阁的纲领,人家写好了让她去念一下而已。

然而女王还是有不少公务活动的。每星期二晚上,是首相觐见女王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女王和首相在房间里密谈,不做记录、没有人陪伴。首相会把最近的情况向女王报告,但是究竟谈了什么,没人知道。早年丘吉尔跟女王的关系最好,谈得最融洽。后来工党布莱尔执政的时候,关系大概并不很好。但是当1997年戴安娜王妃突然去世,温莎王朝处境相当困难的时候,据说正是由于布莱尔拉了一把,才算度过难关。

女王关于政事的咨询机关叫枢密院。枢密院的代表每月要跟女王见一次面谈政事。170年前维多利亚时代,枢密院成员的人数是85人。伊丽莎白二世刚登基的时候是175人,现在已经超过400人。人数日多的原因是:枢密院成员到了职业退休的时候,并不一定要从枢密院这个社会地位很高的机构退休,这样就有很多人一直头戴这顶高帽子到死。而新的成员又不断加入,这样就造成枢密院成员人数只增不减。枢密院全体成员一起见君主的场合只有两个:一是新王登基,二是君主未婚而打算要结婚,需要向枢密院全体通报一下。至于伊丽莎白女王跟枢密院的几个代表的月会,多半是走走过场,对于实际政治并不起什么作用。

女王真正产生影响的活动是她作为英国国家元首对外国的访问、对她作为元首的另外15个国家的访问和在国内进行的巡行和视察。女王对外国的国事访问基本上每年或每隔一两年就要进行一次到几次,比如1986年访问中国,2006年接连访问了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2011年访问了爱尔兰。有时她代表好几个她担任元首的国家进行访问,如2010年就代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牙买加等16国访问了美国和联合国。随着女王和王夫年事日高,他们的出访和国内视察也就日渐减少。安妮公主替女王出席一些场合,王夫菲利普则由查尔斯替代。女王另外两个儿子也频繁代表王室出面。可以想见,今后除了不能不出面的如议会开幕式、停战纪念日等重要场合外,女王夫妇亲自出席的将会越来越少。

女王的钱袋子

伊丽莎白女王的收入来自四个方面:王室费、补助金、内库收入和君主私人收益。

王室费是议会决定拨给君主及其配偶为保证进行其分内活动所需的费用。在1689年以前,君主从自己继承产业的收益来支付防务费用和王室花销,从而对这两方面都有绝对的控制权。1689年以后,议会决定反向而行,王室的花销由议会拨给,而防务开支的拨款权也改为议会所持有。这就是王室费的由来。到了1760年,章程有了大的修改,议会决定君主交出除兰卡斯特公爵领地和康沃尔公爵领地之外的一切收入,议会则负责付给此后历代君主王室费。到了当今伊丽莎白女王的时代,规定每十年确定一次王室费金额,并可随通胀率而调整。2011年的王室费为790万英镑,这个数字已经11年没有变了。预计女王夫妇在2011年的公务开支(包括办公费、职工工资、招待费,等等)需要1400万英镑,所形成的700万英镑缺额将由王室费储备金来填补。

补助金是政府给的,用以开支宫殿(不包括如伦敦塔那样的王室不住的宫室)的维护费用,每年由议会拨给环境保护部。如白金汉宫就有环保部派来的50个人负责宫殿的保养。

内库收入是兰卡斯特公爵领地提供的。英格兰君主自1399年以来就兼任兰卡斯特公爵,这个领地的收益现在是交给政府财政部的,其中的一部分就拨为内库收入,用来开销君主的半官方用途的花费。兰卡斯特公爵领地的财产不仅是几个郡里的五万英亩土地,而且包括伦敦市中心商业区的一些房产和地产。这些产业的年收入是很可观的。

女王还有些私人收入,如个人投资的收益、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别墅和诺福克的桑德林汉姆的宅邸等上辈遗留产业的收益等。关于这些收入的数目,说法不一,现在还没有公开,权且不论。

讲到这里,我们把女王的收入概括一下:原来英格兰的君主有许许多多能够收益的财产,后来君主把它们交给了政府,形成了一种王权产业。作为回报,政府每年拨给君主一定数额的王室费作为公务经费。政府还允许君主继续拥有兰卡斯特公爵领地。虽然领地的收益都交给了财政部,但其中一部分又返还给君主供开支之用。此外,君主还有自己可供动用的财产,如两个别墅、个人珠宝首饰和艺术品、个人投资等等。据说女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由于真相不知也难以比对,这话也就姑且一听罢了。

女王的四个子女,除长子查尔斯外,其余三人的日常开支都由女王负担。他们作为王室成员因公活动的花销由政府拨给王室费,但是从1993年以来这笔钱每年都由女王掏腰包还给政府。也是在1993年2月,首相约翰·梅杰在议会宣布,女王和查尔斯王储将从当年4月起以最高税率缴纳自己个人收入的所得税。在这以前,英国君主和王储是不纳税的。在整个1992年里,税务局和王室管理层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谈判,最后迫于公众压力,王室接受了纳税的要求,开创了英国君主纳税的首例。

查尔斯作为王储,既是威尔士亲王,又兼康沃尔公爵。当初定下兰卡斯特公爵领地归君主所有的时候,把康沃尔公爵领地留归王储所有。不同的是,前者的收益现在交给政府了,而后者的则留在王储手里,目前按每年25%交给政府。以2007年为例,年收益为1600万英镑左右,留在查尔斯手里的就是1200万镑。查尔斯的收入要管他一家的花销,他的儿子们也都不从国家和女王那里拿钱,而由他来提供生活费用。

女王的宫殿

有若干个宫殿、城堡是供女王和王室办公和居住的。它们的所有权属于王权,而不是女王本人。

在这些宫殿城堡中,排名第一位的应当算圣詹姆斯宫。因为原先英国君主是工作和生活在伦敦白厅宫的。1702年,一把大火烧掉了白厅宫,安妮女王搬入圣詹姆斯宫。一直到今天,虽然英国君主已经不住在这里了,但朝廷还是被称为圣詹姆斯朝廷,各国派驻英国的大使,被称为驻圣詹姆斯朝廷大使。内廷官员也在这里办公。这座外形像个城堡的宫殿离白金汉宫很近,走路十来分钟就到了。女王现在在伦敦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是白金汉宫。这里原先是白金汉公爵的产业,他在1762年将它卖给了乔治三世国王。到了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她搬进了白金汉宫,以后的历代君主也就都以这里为在伦;敦的正式住所了。白金汉宫经过一百多年的扩大和装修,现在拥有19个豪华单元、52个皇家和贵宾的卧室、188个工作人员卧室、78个洗澡间和厕所、92个供内廷使用的办公室,有自己的电话交换台和派出所。在地下,它有通道连接伦敦地铁线,还建有可以抗核爆炸的工事。

离开伦敦20分钟汽车车程的温莎堡是女王的“家”。她的王朝就是以温莎命名的。女王每到周末就从白金汉宫回到这里,每年4月在这里住一个星期。从1066年入主英格兰的威廉一世开始,历朝历代君主都来此地居住。温莎堡由一个大公园环绕,公园里有一条路连接着城堡和阿斯考特赛马场。

在王权所有的英格兰宫殿中,女王真正居住的就是白金汉宫和温莎堡。圣詹姆斯宫、汉普顿宫和肯辛顿宫虽然也归女王控制,但她自己并不去住。圣詹姆斯宫已见前述。汉普顿宫主要作为开放景点,现在由皇家历史宫殿公司来管理。肯辛顿宫,18世纪初安妮女王住过,后来维多利亚在未登基前以公主身份一直住在这里,在先王威廉四世死后,她在这里居住和议政三个星期,然后就搬往白金汉宫。此后肯辛顿宫一直由君主的近亲居住。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戴安娜王妃等都住在这里。查尔斯一度管肯辛顿宫叫“姨妈堆儿”。

女王另有两个住处,不属于王权所有,而是从过去的君主那里作为私产继承下来的。一个是英格兰诺福克郡的桑德林汉姆的大别墅,另一个是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别墅。前者是女王过圣诞节的地方;后者是女王避暑之地。

女王作为苏格兰君主,在爱丁堡的正式住处是贺利路德宫。这处房产归苏格兰首席贵族汉密尔顿公爵所有,女王来苏格兰时使用。此外,女王名义下还有些次要的府邸,就不一一赘述了。

——节选自《英宫往事:三个女王的个人生活》第五章 女王怎样过日子

 

当代英国书单

英宫往事:三个女王的个人生活

华庆昭 著

定价:26元

ISBN:978-7-5161-0898-7

本书的主题是两位伊丽莎白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个人生活故事。中国读者对于这三位引人注目的女王并不陌生,但是也还希望有更多的了解,本书应当可以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不仅如此,本书通过叙述三个女王的往事,将五百年以至一千年来英国的王朝史勾画了一个轮廓。要想深入了解英国历史的读者,可以以此为跳板,对英国的历史、社会作进一步的探究。本书秉承作者一贯的风格,叙事谨严,文字活泼,寓庄于谐,深入浅出。作者通过作品跟读者平等地交流思想,以求共同进步。总的说来,本书是以独特的视角向广大读者群通俗地介绍英国的部分历史,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作者对于英国历史的理解。这是一部题材新颖、信息丰富、可读性强而内涵有深度的大众历史。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6卷:

大不列颠和俄国的崛起:1688-1715/1725年(精装)

[英]J.S.布朗伯利 编

定价:210元

ISBN:978-7-5203-2593-6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爵主编,共14卷,20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对华政策:1895--1902(精装)

[英]杨国伦 著

刘存宽,张俊义 译

定价:126元

ISBN:978-7-5203-7001-1

本书论述的是中英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对象,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侵略者一方,随着美、日、德等新兴列强在远东的崛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华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的变化,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不得不调整其对华政策,由视中国为英国的禁脔转而参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并开始放弃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试图寻找盟友。1902年,英日两国缔结“英日同盟”,此举标志着英国对外政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

英国宗教史

邵政达 著

定价:78元

ISBN:978-7-5203-1338-4

本书以基督教演进作为英国宗教史主体内容,全面论述在不列颠产生过或仍在发挥重要影响的各派宗教,如古代凯尔特人信奉的督伊德教和近现代英国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其他重要非基督宗教的发展历程。本书大体以时间为序,并围绕以下线索进行讨论:一、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二、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三、基督教的现代转型,即多元化与世俗化趋势。

英国经济史

王章辉 著

定价:86元

ISBN:978-7-5161-3289-0

本书稿是本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结果,内容为英国近现代经济史,起讫时间是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至20世纪90年代。全书共11章,一篇序言并附参考书目。全书约55万字。书稿对前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状况、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工商业、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人口和人口革命、近代交通运输网的建立、第二次技术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及自由资本主义的确立、工业革命后的劳资关系和阶级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英国的经济状况及英国走向相对衰落的过程、二战时期的经济、战后的恢复以及福利国家的建立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政策变化及经济的发展等重大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英帝国的崩溃与缅甸模式:

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非殖民化决策考察

姜帆 著

定价:108元

ISBN:978-7-5203-5171-3

缅甸独立是二战后英国非殖民化决策的特例,被英国视作“缅甸模式”。本书以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非殖民化决策轨迹为主线,以缅甸政局演化为辅线,综合利用英、美、缅各国政府解密档案及报刊资料,系统考察英国对缅政策从探索、徘徊、过渡、突破到成型的转变动因,分析英国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和整合过程,透视促成英帝国崩溃、转型的内外因素和“缅甸模式”对英联邦体制的影响,并借此深化对二战后东南亚政治版图变迁和新生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解。

战后英国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

1945—1980

杭聪 著

定价:129元

ISBN:978-7-5203-7828-4

本书利用一手档案材料系统考察了“二战”后英国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尤侧重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社会变化为切入点反思殖民统治历史,以及上述变化同殖民统治终结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分析英美霸权转移、跨国公司资本联合与英国政策的关联,尝试将个案研究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变迁联系在一起。本书认为英国对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策是在国际压力、殖民地压力和国内压力的逼迫下制定的,三种压力在不同地区和时间段内发挥了大小不同的作用。在压力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考虑是英国政府决定政策方向的基本依据,政治或防务考虑起到加速或延缓政策实施时间和具体决定政策实施方式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

王仕英 著

定价:86元

ISBN:978-7-5203-6509-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大体经历了支持、规制、竞争、同化等发展阶段,而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正处于转折时期,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该政策出台的原因、实施的过程,以及影响和实质。

爱尔兰民族问题及其和平进程研究:

基于一个边境小镇的调查

周建新 著

定价:128元

ISBN:978-7-5203-8468-1

本书是本人2006年至2014年间4次在爱尔兰田野调查的成果, 是一本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志,是国内第一本研究爱尔兰民族问题及其和平进程的人类学著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结项评审等级:良好)。本书在开篇之处,交代了研究的缘起,以及资料的准备、田野点的选择等问题。随后,根据逻辑关系,以层层递进的方法,展开对田野点以及相关核心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最后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书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克朗内尔斯小镇为调查点,从小镇的小历史切入,以小见大,用民族志的方法,深入挖掘小镇的历史和现实资料,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小镇的全貌。通过对小镇历史线索的梳理,以小历史引出大历史,逐步展开爱尔兰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图景,并对相关核心问题进行重点描述和解读。其中,对边界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边界的设立,到人群的分隔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再到边界设立、国家分裂带来的种种现象,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全书重点考察爱尔兰和平进程,分析其理论和实践的特殊性,并从爱尔兰民族问题研究中,归纳总结出一些个人观点,即本人称之为“爱尔兰经验”的东西。

英国退欧:能源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曹慧 著

定价:89元

ISBN:978-7-5203-6831-5

本书以能源和气候变化为视角,结合“政策解读+实证分析”方法,从八个领域展开论述,审视退欧给英国、欧盟在能源目标、决策过程、监管合作、能源安全、市场融合、核能产业、无协议退欧安排、与爱尔兰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冲击。本书认为,英国离开欧盟能源市场的代价比欧盟付出的更高。英国退欧不会对欧洲现有的能源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爱尔兰除外),欧盟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将会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如果想继续保留一个流动性较高、较成熟、具有竞争力的电力市场,英国需继续参与到欧盟的内部能源市场中。退欧意味着英国在欧盟能源监管机制中失去话语权。

英国脱欧与欧洲转型

吴志成,李贵英 主编

定价:158元

ISBN:978-7-5203-6892-6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是“欧洲研究丛书”的第二本,集结了国内多位在欧洲研究方面杰出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全面展现了英国脱欧公投后,欧盟内部的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英国脱欧问题,分别讨论了英国脱欧对欧盟、欧洲一体化、欧洲经济发展以及欧盟内部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欧洲转型问题,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暴露出了欧盟以及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促使欧盟启动政治经济改革。第三部分主要从欧债危机、双边贸易等角度探讨了欧盟成员国内部政治政治问题。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