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同款师徒,海法也有!
2022-09-27 11: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师徒薪火相传,携手共进

电视剧《底线》热播,

方远和周亦安逗趣幽默的法院师徒日常,

让观众看到法官生活的另一面。

在海淀法院,

也有一对对相爱互“怼”的师徒组合。

通过“传帮带”的方式,

搭建起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以老带新提升干警综合素质,

凝心聚力为海法发展贡献力量。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些

温馨有趣的师徒日常吧!

王鹤霏 第二速裁团队

“早呀,师父”,这是我每天捅娄子、挖新坑的开始;“早!”这也是我师父许京文日常“补天”、填坑的开始。我每每“化险为夷”都暗自窃喜自己运气超好,仔细想来,师父才是负重前行、救我于“危难”的lucky star。

不由赞叹,师父的审判的确自成体系,调解庭审各有方法,工作绝对自带光环!调解中师父总能从当事人角度出发,把各种情况、各类方案和各类话语说到当事人心里,让当事人欣然接受调解结果;庭审上师父则善于做好庭前准备,语气温和但气场十足,把握庭审节奏,高效而又扎实地完成开庭工作。

师父能力超强,人格魅力也让人折服。他低调踏实,平和温柔,日常工作中他不急不忙、很少生气,偶有不顺也只是带着绵绵语调地说“太烦了”。师父带我耐心细致,丝毫不见“知识诅咒”。在面对我的小白经典三连“我不会”“不清楚”“没听懂”时,师父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教我、帮我、带我。全面分析、重点讲解、以身示范大抵算是师父的回应三宝。

回想初见时师父留给我不善言谈的印象,我们的寒暄尴尬而又不知所措,我当时只想着“谁来救救我”。而今在慢慢相处中,我发现师父自带幽默属性,搞笑于无形之中。师父的“威严”总是在办公室的欢笑和我们的“反驳”中荡然无存。

时光悠悠,笑意融融,我给师父挖坑的事情还在发生,师父不省心的日子未完待续……

李天博 综合审判庭

“您的案件承办法官是申张法官,申请的申,弓长张”,“太好了,这下放心了,相信法官一定会主持正义!”。这位就是我的师父,一位大名自带人民法院bgm的宝藏法官。

师父很在意“秩序感”。“我一直认为,法的价值就是秩序”,这句话师父经常挂在嘴边并时刻践行。开庭笔录汉英标点字符格式一定要保持一致,公盘文件夹命名一定有且仅有四字,书柜的书们一定要用牛皮纸“穿上衣服”并用粗细一致的白板笔“写上大名”,笔筒的铅笔们一定要用塑料盖“戴上帽子”并严格按照“身高”排排站……摩羯徒儿自然极度舒适,并且偷偷效仿。

作为骨灰级资深军迷、准专业咖啡师,师父常年深耕爱好,时不时露一手让徒儿眼前一亮,我经常忍不住夸赞师父:“老申!你真棒!”,师父此时做出一副惊恐状,努力瞪大他的小眼睛说:“不不不,我什么都不会”。

情绪激动的信访人,难啃的再审案件,已过不惑之年的师父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一直在释放善意,尊重每一个人。师父常年备着纸巾,在法庭递给需要擦拭印油的当事人;同事聚餐中间加点米饭,师父很自然地将新上的米饭递给别人,将已经凉了的米饭挪给自己;月底报结徒儿忙不开,师父会默默下楼去复印室取回签章文书,没有一点架子。徒儿常常感慨这些暖暖的细节,愈发珍惜自己有这么一位厚道的好师父。

王京 执行局

年过半百,居然有人让我写写自己的师父。我的师父曲育京,现在好多人管他叫“老曲”,听着就沧桑,我还是习惯像刚来海淀法院当他的书记员的时候那样,叫他“小曲”。其实说是我师父,小曲也就比我大两岁,那会儿还不时兴叫“老师”,所以就跟着庭里其他人没大没小的“小曲、小曲”地叫了几十年。

跟着小曲办了几年案子,在经济庭(现在的民三庭)共事了十年,他只教会了我一件事:“咱们是业务庭室,提高业务水平才是根本,要让当事人一边骂你一边都不得不佩服你的业务能力!别整那些没用的!”

在小曲的言传身教下,我认真钻研办案技巧、精研法律规定,终于也和他一样,成为了业务骨干。别人都嫉妒我案子办的好一定有小曲一大半的功劳,其实我觉得全是我自己的(哈哈哈,并不是)。不是一家人,不能当师徒,我跟小曲都一样,只顾埋头办案,对其他事都不上心。

虽人到中年,我们依然在砥砺前行。

秦鹏博 东升人民法庭

如何描述我的师父邵红燕法官,就像丰子恺谈他的恩师李叔同时,用来描述先生性格坚毅豁达、对人生充满热爱的词语“脚力大”。脚力大者,可以拥有丰富的生活、饱满的精神和有趣的灵魂。

师父热爱生活。女法官的包包是百宝箱,除了口红还有袖珍版民法典,而我师父,不只有这些。一天,她从包包里掏出一根煮玉米给我吃,随后又从包包里拿出一盒同仁堂大山楂丸,说“吃这个,吃加餐就不妨碍正餐了”。衣食住行都是生活,师父对生活的热爱不仅是包里的煮玉米,还有常常往东升食堂带的各种自制菜品,炒牛肉、小南瓜等等。

师父热爱工作。师父已经在法院工作了三十年,按理说应该能够坦然面对欠钱不还满嘴谎话的当事人,而她又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女法官。于是有时开庭回来,师父在办公室里气得打转,边转边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人”,遇到农民工讨薪的案子,师父又会念叨“拿不到钱怎么办,拿不到钱怎么办”。活力、大脚力皆源于热爱。

师父照片旁边摆着一瓶尤加利果,尤加利果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回忆,这是我的前任师父送给现任师父的。每当看到这瓶尤加利果,就会想起以前的两位“大脚力”师父——郝蓬法官和芳芳老师,你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热爱,都深深影响了我,感谢你们!

吴昆 四季青人民法庭

我的师父林宇军法官年龄与我父亲相仿,但是时间和繁重的工作好像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不老林”的绰号声名在外,以至于在我刚入院见到林老师时,还以为他是刚入额没多久的年轻法官。

林老师虽然外表看着年轻,但是审判经验相当丰富。作为庭里的调解能手,林老师在庭审中像是拿着一本“武林秘籍”,面对不同的当事人、不同情形的案件,他总是能频频亮出绝招,直击要害,最终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案结事了。与林老师搭档已经一年有余,我们的默契度也越来越高。在日常审理中,对于案情不算复杂的案件,我先进行庭前简单询问和证据交换,判断有无调解可能。如果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则由林老师出马,直接进入调解主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纠纷。如果遇到双方当事人矛盾比较激烈时,林老师给我一个眼神,我马上会意,我们就分别出击,林老师在法庭内做原告方工作,我到楼道里与被告沟通,双管齐下,效果颇好。

相信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配合会更加默契,我也会努力参透林老师的“武林秘籍”,不断修炼内功,争取早日学成出山。

宋小盟 温泉人民法庭

记得那是2018年夏日的某个中午,我拿着刚出炉的判决拟稿去请教师父秦硕法官,师父没有马上看判决,而是先问我“还记得上周开过庭的那个放火案吗,这个案子我有点纠结”,我疑惑地问“这个案子是一个未成年被告人把自己家房子给点着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呀,师父纠结在哪呢”,师父说道“考虑到被告人的精神状态,我想给判处缓刑”,我心想“给在押被告人判缓可是要上审委会讨论呀,直接判处实刑岂不是省事”,师父见我若有所思,便问“假如你是法官,会怎么判”,我说“也许、大概、可能会判处缓刑吧”,师父笑道“你肯定不会”,我说“您怎么知道”,师父说“因为我在你这个阶段也是这般想法,小盟同志,接触少年审判时间长了,你就懂得其中的奥秘啦”。

2021年的一个寒冬,一对母女来参加抚养纠纷诉讼,原告因为精神抑郁由其满头银发的八十岁老母亲陪同前来,被告缺席审判,案子很快开庭结束。在送原告离开法庭时,师父了解到原告母女是倒公交、乘地铁、步行1.5公里到法院,师父拿出车钥匙给我,说“开我车,给她们送到地铁站吧”,我按照师父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师父所说的奥秘,我好像懂了。

“没事,别担心” 不仅是当下一句简单的允诺,更是师父对徒弟不安的宽慰、心灵的治愈。

“好的,记下了” 不仅是当下一句随口的回应,更是徒弟从菜鸟进阶鲲鹏、羽翼日渐丰满。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

手绘:孙婧雯


作者:

海淀区人民法院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