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辞青 寄情山水 再赴中国园林博物馆山居雅集
2022-10-04 13: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登高、赏菊、品茶便成了传统文人在这个时节里,必不可少的园林文化活动。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崇拜。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呼应,九月初九重阳登高也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在重阳时登山称为“辞青”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山水景观中,制高点就是染霞山房。作为室外的一座北方山地园林,视野开阔,可居高观赏四周风景。秋季的染霞山房被元宝枫、黄栌、银杏等植物包围,红、黄相间层林尽染。秋雨浸润寒凉风起,宛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秋雨初晴后的山居风景。

△《辋川图》局部

△《辋川别业》立体画层雕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古代园林厅

多才多艺,精诗文、书画、音乐,园林的王摩诘,仕途政局多变后选择在公事之余退守山林,先后在终南山、辋川隐居。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因植物和山川泉石得名“辋川”。

王摩诘与山水相守,注重造园的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辋川别业今已湮没。唯有王维和同时代诗人裴迪绝句《辋川集》传世,后人描摹了《辋川图》,供今人一探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辋川真迹》线刻画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古代园厅

踏青石板拾级而上,辞青登高赏多彩之秋。

重阳之意,在启幕秋天精彩。从满目秋色到笔下山水,中国传统文人总对草木泉石有着“寄情怀远”的托付。文人的秋思如何在诗书画间流淌?待逐一品读逐一翻看。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