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露冷清秋
秋光凝聚,寒露成霜
从秋至更深的秋
最后一点暖色消融在飞檐投落的日影里
园林中的草木摇落天地间初凝的凉意
而古往今来的人们
总会赋予这个时节一点萧索的浪漫情致
(苏州·虎丘)
2022年10月8日
万物将行至暑往寒来
将迎来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寒露
(苏州·留园)
寒乃露之气,先白而后寒。
若说白露是凉爽的秋风拂去炽热的暑气,寒露则是骤来的寒气惊了薄衫轻履的赏秋人。就连清晨草叶上的露珠也开始慢慢变冷,快要凝结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群芳谱》:“秋分后十五日,斗柄指辛,为寒露。九月节气渐萧,露寒而将凝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
寒意侵浸清晨与夜晚,此时节的园林,承着湿重的露,在秋风里摇落,飘香的桂子与饱满的稻谷露出绚烂的金色,而草木青黄,杂树萧疏,万木秋声。
(苏州·拙政园)
(中国园林博物馆)
寒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
鸿雁来宾
“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 从白露至寒露,鸿雁陆续南飞过冬。寄托相思的鸿雁,在温暖的南方以主人的姿态迎着后来的同伴,撷着秋日愁乡怀远的优思,暂别北方的天地。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
寒露时节,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见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与贝壳,并且它们的条纹色泽与雀鸟相似,便以为是雀鸟离开北方后,化为蛤蜊潜入海中。
(汪慎生 绘)
三候
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农历九月又被称为菊月。寒气渐生,众花零落,而越是霜寒露重,菊花越爱展露芳颜。“菊始黄华”意指此时菊花应已遍地开放。
(苏州·耦园)
寒露时节,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秋钓边、饮秋茶的传统习俗。
此时,寒露节气临近重阳,登高也成为时令赏秋的特色活动。登高远眺,见大雁南飞,漫山红遍,心旷神怡,方能万事通达。
(苏州·狮子林)
千里覆霜,花木零落
秋风于此时裹着万物坠入无边的寒凉
猝然不妨
而园林中最美的季节也将启幕
一场继一场雨后的凉
将浸染一程又一程的山川草木
令世间妆上欲燃的红
将寒凉壮阔的秋意撷藏进园林深处
待你去寻
(苏州·拙政园)
(广东·余荫山房)
(中国园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