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济南日报社摄影记者郝蔚拍下了一张照片,在济南国棉四厂的生产车间里,9位纺织女工相互依偎,笑靥如花。
最近,通过视频账号“济南记忆”的发布,这张老照片在新媒体平台引发热议。随之,陆续有人认出了照片中的女工,她们中有全国劳模王静侠,济南市劳模朱传静、韩洁、丁宗芹、赵立华……个个都是当时的劳动能手。
1983年,济南日报社摄影记者郝蔚在济南国棉四厂的生产车间里拍下了一张照片,9位纺织女工相互依偎,笑靥如花(左至右:韩洁、王静侠、曹林、郑秀芸、赵立华、丁宗芹、李林蕙、朱传静、陈桂珍)。
昔日的“九朵金花”再聚首,除一位年长者已去世,一位因事未到场,其余7人相约一起来到济南国棉四厂的旧址,那一瞬间,仿佛昨日重现。
39年后,在济南国棉四厂旧址,9位纺织女工中的7人再度聚首,依照相同的位次再次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左至右:韩洁、曹林、郑秀芸、赵立华、丁宗芹、李林蕙、朱传静)。
在追忆中,她们讲述着几十年来各自的人生际遇,揭开了这张老照片背后更多鲜为人知的新故事。
一张老照片
今年10月,“济南记忆”在抖音账号发布了一段“1983济南国棉四厂纺织女工”老照片视频,两天就收获了6000多个点赞、近1500次转发、500多次收藏,以及1400多条留言。
视频中的老照片,来自济南日报档案室,出自“1983年工交(工业与交通)”样片册,摄影记者郝蔚如今已年过八旬。
郝蔚赶来和曾经镜头中的人物相聚
“回忆起来,像梦境一样。”郝蔚依稀记得,当时临近“五一”劳动节,要求在各行各业拍摄有关劳动者的照片,“那时候,在全国的纺织行业,济南属于领头羊,涌现出了很多劳模人物,最能代表当时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于是,他来到了济南国棉四厂的细纱车间,拍摄了这张纺织女工的照片。
当时,济南棉纺织行业正值兴盛时期,国棉一厂、国棉二厂、国棉三厂、国棉四厂堪称一个时代的符号,纺织女工更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老照片中,女工们身着白围裙,头戴白帽子,干净利索,不施粉黛却青春洋溢,尽显劳动之美。
郝蔚再次拍下合照,记录美好的瞬间。
郝蔚记得,当时走进生产车间,机器的噪音特别大,待久了会让人难以忍受。他在拍摄过程中,与工作中的女工靠比划手势交流,“她们的工作看似光鲜,其实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一张老照片,就像时光机,让她们得以与青春再次相遇。
久别重逢
老照片唤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济南国棉四厂的老职工因此重新建立起了联系,也包括照片中的纺织女工们。有人提议聚一聚,仿着老照片中的站位和姿势再拍一张合影,于是就有了一场相隔近40年的“久别重逢”。
相聚地点选在了济南国棉四厂的旧址,如今这里早已是另一番模样,机器轰鸣的纺织车间已被一处纺织文化主题的艺术馆所取代,建造者刻意保留了很多与纺织行业有关的元素,来往路过的济南人,还是会称呼这里为“国棉四厂”。
最早到的是韩洁,在照片中,她站在最左边,也是9个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我1981年12月入厂,拍照时正在准备操作比赛,后来都忘了拍过这张照片,直到前几天邻居发给我,现在看来,实在太珍贵了。”她告诉记者,约的9点见面,她8点10分就出了门,到的时候才8点35分,“太激动了,和其他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见过。”
随后,丁宗芹、曹林、赵立华、李林蕙、郑秀芸、朱传静几人陆续前来赴约,“小丁一点也没变样。”“静静还这么漂亮。”……除较年长的陈桂珍已去世,王静侠因事未到现场,照片中“九朵金花”凑齐了七朵,纵使青春不再,却依然笑靥如初。
韩洁与丁宗芹39年后再相聚
李林蕙是几位纺织女工的辅导员,但凡新人进厂,她都手把手传授技术。“大家是来自各个班组的操作能手,当时聚在一起,是为了参加济南市的比赛进行集中培训。”她对记者说自己还清晰记得每个人的名字,“都是厂里的精英,当时纺织工人的代表。”
“以前大门就在这里吧!”重回旧址,仿佛昨日重现,只不过曾经再熟悉不过的纱锭,如今被摆放在艺术馆中最显眼的位置,组成了一面装饰墙;那些曾经忙碌的梭子也已静止,被结成串挂在了展厅中央。
眼前的一切,正如韩洁的感慨,那个时代结束了。这场久别重逢,解除了时间的封印,过往的辉煌与付出,原来这座城市一直都记得。
独家记忆
当天,郝蔚也参加了聚会,待7人按照当初的位置站好,他再一次摁下了相机快门,“她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济南国棉四厂,见证了济南纺织行业的兴衰沉浮,近40年间尝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很高兴能看到她们现在健康幸福。”
郑秀芸与李林蕙再度相聚,喜极而泣。
照片中的几人,后来一直都是厂里的骨干,她们成为辅导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纺织女工,成就了济南国棉四厂的辉煌。
据资料,1988年,济南国棉四厂生产的“聘贤”牌J19.4TEX、J14.6IEX针织用纱获国家金质奖,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棉纺织业的第一块金牌。1990年,“聘贤”牌C18.2TEX纯棉普梳纱、布产品再获国家金质奖。这不仅是济南第四棉纺织厂的骄傲,也是济南纺织行业的骄傲。
后来,在市场大潮下,济南的纺织工业逐渐衰落。“九朵金花”也有了各自的人生际遇,有人急流勇退,早早退休;有人抓住机会,去了中外合资企业;也有人选择坚守……
曾经的纺织女工们看着老照片中的自己,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身为记者,郝蔚一直在见证,他多次来济南国棉四厂拍照,面对这些变化,心中百感交集,“变化代表了一种进步。”
李林蕙带着诸多遗憾,从济南国棉四厂早早退休。当初她是厂里众多纺织女工眼中的榜样,身边人都替她感到可惜,但她自己却说:“退休之后,养老金每次都跟着政策上调,政府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纺织工人,挺知足。”
翻看“济南记忆”发布的那段老照片视频,评论区里有济南国棉四厂的纺织工人前来留言打卡,也有年轻人追忆起在那个时代默默付出的父亲母亲,厂里的食堂、幼儿园、电影院……这是属于济南的独家记忆。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陈心如 崔健 陈长礼 王一飞 张有水 何延海 刘进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