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泓幽静的碧水,领受清风明月的恬静
采千姿百态的湖畔奇石,搭建起心中的蓬莱仙境
绘几幅简炼的山水写意,笔底有江南山水的流光
雕几块奇趣的花窗,框起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历史文化的深邃
构图无格,组景有方。园林的布局要通过园林各要素的之间的有机结合,远近疏密自成章法。这形成了园林布局的两种主要类型:主景突出式和集锦式。
主景突出式布局,即通过抬高主景、中轴对称等方式让主景更加鲜明醒目。例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其他建筑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唯有白塔立于琼华岛之颠,更显威严高耸。
△北京 北海公园
而集锦式布局往往呈现自由、松散的状态,但景致并不散乱,还保持较强的秩序性。比如苏州网师园,在彩霞池的周围,分布着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小山丛桂轩等各式建筑,配合得当,分布紧凑而不局促,步入其中,尽享移步异景的乐趣。
△苏州 网师园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极其重要的布局形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格局,那就是“一池三山”。
△ 建章宫“一池三山”布局形式图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造园技艺厅
上古社会先民们对自然的畏敬,幻化成精神深处的昆仑和蓬莱,那里没有生老病死的苦恼,只有金玉的楼台和无穷的享乐。长生不老的想法虽然荒诞,但在人间实现仙境的信念,开始显化于园林的山峰岛屿、亭台楼阁之间。汉武帝刘彻营建的上林苑中,建章宫是最早采用一池三山布局形式的宫苑。
△西汉 建章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池指得是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这种布局形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园林一池三山的山水大格局,山水建筑植物构建出人间乐园的基本模式,并且为后世沿袭。
比如颐和园昆明湖,在湖内建有“治镜阁岛”、“藻鉴堂岛”和“南湖岛”三个中心岛屿,是最后一座也是仅存的一座保留这种模式的宫苑。
△北京 颐和园昆明湖
在中国人的园林中,山石花木,亭台楼阁,写照着人的心境,治愈着人的身心,诠释着自然与真我,重建起古人心中宇宙的和谐。
师法自然,巧夺天工。跟随中国园林博物馆直播间的脚步,走进中国造园技艺厅,品读这首写在大地上,名为园林的千古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