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心理红码”,安定门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始终陪伴您
2022-12-15 17: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那么面对疫情

带来的焦虑、不安等情绪

我们该怎么做

才能让我们的情绪“恢复秩序”

为此,安定门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给大家准备了一份

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指南

让我们在这个疫情严峻的时刻

依旧保持良好心态

识别特殊时期的特殊情绪

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是“复合情绪”,即由“喜怒哀惧”为基础而组成的多种情绪。我们常说的焦虑和抑郁就是复合情绪。

但有时候我们难以形容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只好笼统的称之为“烦”或者“难受”。这时候可以从身体入手,去觉察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感受,瑜伽和冥想练习能够培养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觉察能力,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抚慰自己。

摸清情绪背后的需求

疫情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感到焦虑的同时,还潜藏了害怕、恐惧。这些都是我们对生活失去的掌控所带来的。想知道明天疫情怎么样,想知道自己何时像以前一样生活……当我们无法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会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本能的情绪反应——愤怒。

也可能因为缺乏互动感,例如许久未见的家人;或认为自己的感受不被理解,例如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社工们,特殊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将自己纳入特殊的人群,觉得自己不被别人理解。

当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上述情绪或心理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情绪是合理的”,如果能这么想,就做到了对自己“共情性理解”。

调动资源,照顾“情绪需求”

1. 不确定≠坏消息

我们很容易将不确定和坏消息形成联结,产生应激反应。“未来导向”是不确定性很大的特点,我们忍不住去想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首先可以尝试理解和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同时认清不确定=不确定,再借助正念将自己带回现在。

2. 避免信息过载

不确定性会让我们尝试获取信息,从而获得一些掌控感。但一旦信息过载,看到过多的负面新闻甚至小道消息,会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在情绪不好时切断一些消息推送或过滤一部分信息,避免信息过载。

3. 充分调动身边资源,积极向外拓展

方法一

和家人聊聊天,关注现在、关注家人陪伴

方法二

规律作息,培养居家的小爱好,如阅读、手工、绘画、做饭等;

方法三

心理热线 (负性情绪初期,随便聊聊)

方法四

心理咨询 (有明显的负性情绪,寻求帮助)

若现在的您需要“一对一”心理援助

可拨打心理咨询师热线电话

由专业的心理老师

倾听您的心声,为您解惑

提供3次免费咨询服务

● 疫情心理援助电话

李老师18514610561

海老师 15611562412

● 心理测评或咨询预约电话:53391881 (需提前预约)

地址:分司厅胡同53号院进门后右手边第一道门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