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北京冬奥会”效应的影响下,今冬,昌平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参与人群进一步扩大,年轻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场馆软硬件持续升级,活动百花齐放……“后冬奥”首个冬季,我区迎来冰雪“热”。
三大滑雪场面向公众开放 带动市民上雪场
乘坐缆车来到北京军都山滑雪场的山顶,沿着7号道飞驰而下,极致体验让资深滑雪爱好者赵先生直呼“太爽”。“昌平区只有这一条高级道,我每年都得来滑一下。”周六一早,结束了一周工作的赵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扛着雪板来到北京军都山滑雪场,从山顶一路横降滑到山脚下……结束了高强度的滑行,赵先生和同伴们一同沿着雪道下山,雪道两侧的丰富景致为这一趟“长途”旅程增色不少。
不仅高水平选手可以在这里感受滑雪乐趣,初级入门玩家也可以在此练习滑雪技能。据了解,北京军都山滑雪场共有7条滑雪道,分为初级道、中级道以及高级道,“今年,滑雪场对雪道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管是运力设施、单板和滑雪的用具,都做到最大限度保证滑雪客人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还增加了针对青少年滑雪训练的区域,更多地满足了青少年年龄段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北京军都山滑雪场副总经理王骥告诉记者。
北京军都山滑雪场自2005年开始便针对青少年举办“军都山滑雪冬令营”活动,已走过18个年头,这个雪季也不例外,在雪季开始之初,“军都山滑雪冬令营”报名人数便已满员。据王骥介绍,冬令营主要面向4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4天为一期,针对体能训练、滑雪理论知识、雪上实践教学、滑雪英语、雪上拓展运动、滑雪比赛及趣味游戏进行教学,今年截至目前已举办了5期,“滑雪是一种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体育运动,它独特的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滑雪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王骥说,今年将举办8期冬令营活动,从青少年抓起,带动更多人上冰雪。
不仅如此,雪场的亲子戏雪乐园也对外开放,“孩子们可以乘坐雪地香蕉船、雪地坦克、雪地摩托,在雪地里尽情撒欢儿,享受雪上派对的乐趣。”王骥说道。
为了鼓励更多人上冰雪,本雪季,华彬生态园滑雪场为初学者专门设计了单双板专属教学区域、安全升级的运力设施,全新的造雪系统及雪质,为驰骋雪道的滑雪者保驾护航。
据了解,华彬生态园滑雪场的雪道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有初、中两级赛道和3条雪圈道,场地内可同时容纳1500人滑雪。雪具大厅内今年也进行了全新升级改造,并配备双板滑雪装备1200套、单板装备400套,充分保障滑雪爱好者的装备需求。
北京静之湖滑雪场也同样“雪”力全开。作为我区滑雪和温泉相结合的特色景区,为了满足更多亲子家庭雪上游玩的需求,今年,北京静之湖滑雪场对场地进行扩充,丰富游玩项目,让市民感受身边的冬日雪趣。“今年,我们扩充了13000平方米的场地,建造娱雪乐园,主要是为了给亲子家庭以及休闲度假的游客一个更完善的配套,可以达到一站式服务的效果。”北京静之湖滑雪场副总经理王永才介绍,娱雪乐园目前已对外开放,不仅设置了雪地摩托、雪圈、雪地坦克等雪上项目,还新增了特色表演以及互动项目,周末节假日客流量达2000人。
为了大力发展好“后冬奥”冰雪运动,这个雪季,区体育局开展“全民进雪场 惠民雪票”活动,利用“昌平体育”微信公众号发售万余张折扣雪票,传承冬奥文化,深入推广冰雪运动。
冰雪运动场地各有特色 吸引市民亲子“打卡”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昌平公园冰场人气满满,大家欢声笑语,感受冰上乐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昌平公园内8000平方米的冰场开放迎客,不少游客上冰体验,感受“驰骋冰场”的快感。这里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冬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按下了疫情政策调整后当地文旅产业复苏发展的“快进键”。
记者在现场看到,冰车、冰鞋、冰上自行车三种不同的娱乐项目一应俱全,游客们在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心玩耍、兴致高涨,大家你追我赶,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宽阔的结冰湖面一时成为大家的竞技场、欢乐园。
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也让市民对冰雪活动产生了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是每年全家人的“保留项目”。“我从小就喜欢滑冰,也经常来昌平公园冰场,小时候跟爸妈来,现在是自己带着儿子来滑冰。”他手指着前面说,“那是我儿子,今年七岁,已经可以很熟练地滑着冰车到处跑了!”
冬奥会结束以后,市民游玩冰雪项目的热情越来越高,据冰场负责人贾志福介绍,冰场的日客流较往年增加了20%-30%。
记者注意到,为了做好冰上的安全保障,冰场内的安全巡视员定时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工作人员每天监测冰面的厚度,并做好记录,同时,对公共游玩设施进行定时消杀,保证市民的安全,从而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游玩环境。
为了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带动镇域经济发展,今年,十三陵镇也利用地域优势,在七孔桥花海景区东西两侧打造了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戏雪乐园,元旦开业至今,迎客上万人。
据戏雪乐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戏雪乐园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十三陵镇规模较大的戏雪乐园。戏雪乐园设置了滑雪道、雪地转转、雪地摩托、雪地坦克等8个雪上项目,以及怀旧冰车、冰上自行车、冬奥冰壶、冰球射门等8个冰上项目,“来这里除了戏雪,我们还结合明文化增设了雪长城景观供游客打卡拍照,此外还有特色小吃等项目,只为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该负责人说道。
随着冰雪运动在我区的推广,冰雪运动越来越受到市民们的青睐。据了解,戏雪乐园营业至今已迎客上万人。戏雪乐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春节放假期间,游客数量将达到一个峰值。
冰雪乐园不仅在镇街、公园出现,各景区也结合地域优势,打造冰雪乐园。自2021年开始,虎峪自然风景区打造冰瀑景观,整体面积约达2万平方米,景区内不仅可以欣赏到冰瀑的奇观,还能够满足亲子游玩。“我们景区为小朋友打造了纯天然的户外游乐园,此外,景区的冰场内还设置了电动冰车、手动冰车、雪圈等娱乐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虎峪自然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8个冰雪场馆 助力我区冰雪运动发展
近年来,我区加快建设冰雪场地,目前我区共有3家滑雪场和5家室内滑冰场,年接待量约30万人次。同时,我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营造全区参与冰雪运动的浓厚氛围。
在位于天南街道的浩泰冰上运动中心(龙德广场店)内,不少冰球小将脚踩冰刀,他们速滑、穿越障碍等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而场地的另一边则是花样滑冰小运动员的天下,他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训练,调整起滑姿势,怎样快速转弯,如何与音乐进行配合……小运动员们学得有模有样。
家住天通西苑社区的沈昭畅就是其中一员,8岁的沈昭畅学习花样滑冰两年,已经算是冰场内的“资深”运动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她翩翩起舞,场外的家长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我们就住天通苑这儿,走过来就需要10分钟的时间,昌平在这儿建了一个室内冰场挺好的,特别是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这个冰场给大家提供很大的方便。”沈昭畅爷爷说,每周末都会带孙女来滑冰,看着孙女一天一天地成长,觉得很骄傲。
据了解,浩泰冰上运动中心(龙德广场店)于2008年开业,冰上面积为1200平方米,包括花样滑冰及冰球的体验,该馆还建立自己的教练团队,为想要学习冰上运动训练的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记者在现场看到,场内以青少年学习为主,据介绍,该场地主要为回天地区的滑冰爱好者提供服务,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冰上乐趣。
近年来,我区广泛建设冰雪场地,将冰雪运动产业作为全民健身、带动旅游、助力冬奥的重要载体,冰雪体验、冰雪赛事、业务培训等有关冰雪运动在我区生根发芽。
十三五期间,我区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连续举办五届“昌平区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同时利用“昌平体育”微信平台开展惠民雪季抢票活动,五年来为群众提供低价折扣滑雪门票4.6万余张。此外,大力普及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与区教委密切协作,培训冰雪项目教练员、中小学体育教师300余名,在全区中小学举办“迎冬奥”青少年冰雪项目体验季、冰雪冬令营、青少年冰雪运动比赛等系列活动,吸引8.4万多人次走进冰、雪场;举办四届全区中小学生冰雪文化进校园知识讲座和两届中小学生冰雪运动知识竞赛活动,8万人次参与,中小学生冬奥和冰雪运动知识普及率达100%,营造了浓郁的冬奥氛围。
十四五期间,区体育局将与区教委密切配合,利用第三方服务公司的优势,继续加强冰雪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同时继续举办昌平区中小学生冰雪知识竞赛活动,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的冰雪意识和运动技能。同时,借助“后冬奥”时代的热度,进一步加大冬奥知识、冬奥文化的宣传,提升中小学生冰雪文化的意识,为习总书记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作出贡献。
图文/向凌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