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2019年9月,北京昌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昌平区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全局,把握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两大核心驱动力,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奋力跑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加速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专业园区,正成长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本期“集群竞发”和发改君一起来探索昌平“生命谷”的奥秘吧~
强化高位统筹,“三位一体”谋划“生命谷”建设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构建“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区聚焦聚力”的工作格局,成立医药健康产业专班和生命园工作专班,统筹全区资源力量推进“生命谷”建设发展,制定印发《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积极发挥专班统筹作用,合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团队”的工作机制。强化生命园管委会协调服务职能,统筹推进园区总体规划、政策宣贯、企业服务等工作。做实平台公司支撑保障,切实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生力军作用,打造工程项目、产业运营、园区运行“三大服务平台”。发挥专业团队运营优势,支持新生巢、飞镖、清华工研院等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市场化产业运营,有效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及国际化资源,持续打通研发到产业化通道。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生命科学园区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大批顶级研发机构,汇集了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入驻了60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引进培育了60余家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
2020年10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生命科学园,全力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加强。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依托各类创新主体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涌现出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高精度个性化脑功能剖分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等一批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不断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历史;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退行性疾病小分子抑制剂、“地贫精准基因编辑治疗”等一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引领下,昌平区入选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清单达22款,约占全市43%、全国12%,“心血管AI诊断软件”、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产品、全降解冠脉支架、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等一批全球、全国首发产品不断涌现。
积极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设立人力资源、登记注册、知识产权等服务站点,法院工作站、检察院联络站先后挂牌,引入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自贸区支行,自贸集群注册平台、国际人才活动室、外国人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昌生驿站”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已具备开工条件。
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推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二期品质提升,启动生命科学大道优化提升工程,打造智慧园区系统和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环境优美、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城区。
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相关政策落实
借助“两区”平台突破产业卡点;邀请国家、市级药监部门为企业提供创新产品注册政策辅导,助力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企业的4款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7种国内特药纳入北京普惠健康保;《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完成首批项目评审,共支持企业71家。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构建中小微企业双创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和产融合创基金为主体的母基金体系。母基金体系中24只投向医药健康行业,累计投资超过120亿元;直投基金“知衡一号”投资华辉安健、图湃影像等11家昌平医药健康企业,累计投资额超1.5亿元。近年来诺诚健华、万泰生物、泛生子、阳光诺和等9家企业陆续上市,全区医药健康上市企业达16家。
人才服务全面推进
落实国家、市级各类人才政策,出台多项区级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推动《昌平区支持“昌聚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暂行办法》《昌平区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落地。
积极搭建园区与职教院校合作关系,开展“生命谷”医药健康领域专项人才培育,昌平区职业学校新增“制药工程技术人员、药物检验员、疫苗制品工”等7个生物制药培养项目,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可持续支撑。
全面促进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做强以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为代表的前沿生物赛道,积极培育AI研发、AI诊断等“数字+医疗”尖端赛道,同步关注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细分领域,升级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现有优势领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创新链上,紧盯创新源头,重点围绕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专业运营团队,帮助科学家链接各种资源,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成果的转化通道。
供应链上,瞄准蛋白、质粒、酶等高标准高附加值试剂,择优引进具有原创技术工艺的企业;围绕专业服务需求,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抗体药等前沿领域的CDMO/CMO平台建设,促进区内CRO企业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围绕生物材料特殊物品进出口、临床样本资源、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等关键环节,针对性建设专业服务平台。
产业链上,积极对接全球资源,推动中以等国际产业园区合作,坚持“产学研医用”协同推进,加快推进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引入中国脑成像联盟、北京临床数据与样本转化联盟等组织在园区落户,加速研发、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
形成全产业链聚集态势
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聚集态势——
在基础研究方面,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顶级研发机构;
中试研发方面,入驻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保诺科技等一批新药研发和CXO企业;
生产流通方面,汇聚了万泰生物、扬子江药业、卓诚惠生等一批龙头企业;
终端医疗方面,园区内现有北大国际医院、北大六院分院等一批医疗机构,正在建设全国首家专注临床转化的国际研究型医院。
面向未来,昌平区将牢牢把握生命科学创新范式加速变革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