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红楼梦》里没写的花朝节,是古代一年中最美的日子
2023-03-03 13:2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古代民间一般北方以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专写了芒种时节的“饯花会”,学者们认为“送别花神”的节俗来自作者的文学臆造,但百花有神之说与百花生日的庆贺却可追溯至千年前。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 女夷是有记载的第一位花神,主春夏长养之神,之后晋代《风土记》,明代《西湖游览志余》,清代《广群芳谱》《月令粹编》等著述中皆有花朝相关记载。

因南北各地回暖、花信早晚有异,所以花朝节并无统一的庆贺时间,但多在农历二月举行。花朝风俗,各地不一,有采花捣米蒸制花糕,有簪花挑菜,有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谓之“赏红”,更多是天朗气清相伴至郊外看花春游,表示对花神的祝贺。

花朝节是中国古人最富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也是一年之中,风景最好的时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与花朝节相关的歌咏文字。

“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翠观迎斜照,丹楼望落潮。”

——隋·江总《侍宴玄武观诗》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

——唐·方干《镜中别业》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蔡云《咏花朝》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 清 丁观鹏 《仿仇英汉宫春晓图卷》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清 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受花朝节民俗文化影响,清朝皇室在各园林中修建大大小小的各种花神庙,并于每年农历二月,由花房掌房主持祭祀供奉活动,以祈愿花木繁茂。

△ 慈济寺花神庙山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现代人不再将对山花草木的祝福寄寓在方寸庙宇中,或花神土地间,在园林人的养护培育下,春日的园林中正酝酿蓬勃的生机,要在山野,在枝头,在前来赏玩的游人眼中,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意。

生态博物馆里将迎来最美季节与你邂逅,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体验春日园居美好生活。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华珍宝馆。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内还存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前程似锦楼梯空间,它创造性地采用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手法,以多变的路径将景观串联起来,给游人带来独特的观赏感受和联想。

四段楼梯围绕四季变化展开,自下而上以“冬”“秋”“夏”“春”为顺序,以四种传统颜色作为主色调,向两端进行渐变。每段楼梯都选择了与季节相应的文化植物,再配以绿色植物为点缀,游人拾级而上时,既可以“悦读”又可以“悦目”。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