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圆满收官 闭幕演出《山海情》以爱跨越山海
2023-03-14 09: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金名片,2022年11月5日,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盛大开幕。展演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以“文艺展新姿,精品献人民”为主题,历时四个多月,先后有35部线下演出与观众见面。其中央属院团7部,市属院团16部,外省区市院团6部,民营演出机构6部。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歌剧、舞剧、儿童剧、杂技剧、音乐会等各个舞台艺术门类,另外还有76部线上“云剧场”剧目免费供大家在线欣赏。2023年3月12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进行了本届展演季的闭幕演出,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画上了圆满句号。

该剧为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改编自2021年同名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支持,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力邀作曲家孟卫东、编剧易茗、导演王筱頔等知名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贵阳交响乐团,与众主演一道,以动人的音乐、真实细腻的戏剧表达,为您讲述脱贫攻坚史上最温暖、动人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壮阔画卷。

闭幕演出特别邀请了来自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四所高校的几百名大学生免费观看。在采访中他们表示,这是一场难得的艺术体验,也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他们被剧中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动,有同学说:脱贫攻坚以前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名词,通过这部《山海情》才真切意识到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那是笑与泪,是血和汗,是艰辛付出、无私奉献,在观演过程中,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与感动。

随着闭幕演出民族歌剧《山海情》的落幕,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完美收官。四个多月里,展演季35部剧目139场演出共吸引约122700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大戏,线上“云剧场”播放量达到1.4亿。这111部精品力作,极大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北京文化演出市场的迅速回温企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展演季得到了广大观众热切关注,160次冲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稿件总覆盖量达到25亿。

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为文艺院团搭建了推精品、演好戏、重传播的平台。35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大戏、好戏,充分发挥文艺引领风气、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凝聚力量的作用,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大戏看北京,来北京看大戏”的丰富内涵得以生动诠释;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为文艺创作者搭建了常切磋、促交流、强合作的平台。展演季汇聚全国多家优秀文艺院团,推动了院团之间、剧目之间、主创之间的深入交流互鉴;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能融合、提消费、惠群众的平台。本着为民惠民原则,线下演出推出多场惠民票,以低票价惠及观众,尽最大可能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欣赏高质量舞台艺术,高品质剧目带动市民游客走进剧院剧场,使其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持续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得到了各方广泛赞誉。《人民日报》两次刊发记者潘俊强的文章,对展演季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演艺之都”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各大文艺院团领导、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等文艺文化界人士纷纷盛赞展演季。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是比较好地树立了北京的戏剧平台,通过北京这样一个首善之区,展示了中国的文化成果、特别是戏剧成果。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梅花奖“二度梅”得主韩再芬认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非常有意义,这一立足北京、放眼全国的大型戏剧交流和展演活动,把我们中国最好的戏剧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展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梅花奖、文华奖得主蔡浙飞表示:“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里面有全国不同的剧种、不同的剧团、不同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表演人才,这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熟悉全国各地的文艺院团的一次大好的学习机会。各位观众则在网上留言真诚感谢展演季提供了观赏精品剧目的机会。有网友称:这个活动真的是办到心坎里了,希望能接着办下去。有观众在欣赏过京剧《大唐贵妃》后说:为国粹的传承点赞。还有“云剧场”的观众表示:在家就能免费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真的太棒了!

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落下帷幕,但在北京这座文化大舞台上,大戏永不落幕。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首次写入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北京的戏剧创作、演出,演艺空间建设,戏剧人才教育和培养将由此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北京、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剧目,将汇聚于此,万千热爱戏剧的人,将在此相约。“大戏看北京”这张文化名片,也必将在一部部精品力作的滋养下日益闪亮!


作者:

北京台文艺频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