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貌!走进石景山模式口的独家记忆
2023-03-24 21:5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驼铃悠悠闻古道
华夏传承数百年
往昔繁华今犹在
百年老街焕新颜

或行或卧的骆驼队列隐约能听见声声铃响,象征着“北京第一通电村”电灯下的孩童们传来笑声,京西老学堂的师傅带你体验老北京的传统非遗文化,老舍笔下堪比人间天堂的“北平的秋”似有阵阵菊香,街角的雕塑、墙上的彩绘,每一处都大有讲究……

润物无声的有机更新,不仅留住了记忆,更提升了“颜值”,让模式口老街更有韵味。欢迎您前来打卡模式口,邂逅老街里正在发生的新故事。

驼铃古道·有机更新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

模式口自古便是京畿重镇、通衢要塞,彼时商贾云集,驼队迤逦,驼铃声声不绝,因此又称驼铃古道。近年来,模式口在城市有机更新改造中挖掘历史文化记忆,推动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打造了若干小微展馆、小微公共空间及精品院落,使模式口大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首都城市打卡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接下来,跟随我们的脚步,去看看这条百年老街的今昔对比吧。

文化空间 · 悠然时光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位于模式口大街甲47-1号,由原西山翠林茶舍改建而成,此次更新改造将原有闲置院落重新规划设计,兼顾模式口地区传统院落建筑的风格传承与现代艺术空间的需要。

看今昔对比

法海寺壁画主题沉浸式数字艺术馆,通过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让法海寺六百年壁画重焕生机,将法海寺壁画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龙王庙广场

龙王庙广场位于模式口大街核心区,此次更新改造拆除违规建筑,复建龙王庙小广场,植入红色电力主题文化展览。

看今昔对比

古为驼队休憩、饮水之地,百年古井至今不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北京第一通电村历史展馆,协同周边小微文化展览,打造可观、可感、可赏的小微空间展览群。

京西书局

京西书局地处模式口历史街区第一过街楼旧址位置,此次更新改造把周边空间进行统一整合规划,增设供人休憩、交流的广场空间,引入集图书、文创、阅读、咖啡于一体的特色网红书店。

看今昔对比

百姓生活驿站小微公共空间,集图书、文创、阅读、咖啡于一体。

古树、台地、毛石花池、铸铜写实骆驼,引人寻找那段过去的记忆。

古道斯存

“古道斯存”又名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历史上原为“老爷庙”,按照“一院一方案”的更新改造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引入博物馆展陈模式及精品网红咖啡业态。

看今昔对比

通过老照片、老物件与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京西驼铃古道往昔商贾繁华。在这里喝上一杯庭院式咖啡,零距离触摸历史的痕迹。

遐迩艺术生活+

遐迩艺术生活+位于模式口大街86号,原是民国时期的“恒德成布店”旧址,房龄百年左右,是模式口37处有价值院落之一。

看今昔对比

现为北京⾸家集艺术场馆、⼿作⼯坊与主题咖啡馆酒吧于⼀体的社交体验空间,提供艺术品品鉴与交易、⼿作⼯坊体验、主题沙⻰、⼩型画展、音乐会、主题派对等专业服务。

特色餐饮 · 精品住宿

乘之堂

“乘之堂”地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地段,原有房屋危旧、安全隐患严重,此次更新改造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的结合。

看今昔对比

双层青瓦坡屋顶演绎翠微山脉之形,玻璃幕墙与茶色金属板饰面,展现中国建筑飞阁流丹灵动之势。“乘之堂”聘请国家级专业评茶师驻场传道,打造传统国风茶艺文化展示体验空间。

徽镇小厨

“徽镇小厨”原为残破危旧的杂院,屋后废弃涵沟杂草丛生,安全隐患严重,此次更新改造是对院落进行恢复性修建,引入特色连锁餐饮品牌店——“徽镇小厨”弥补区域商业空白。

看今昔对比

特色连锁餐饮品牌店“徽镇小厨”,通过庭院化布景,打造新中式意境,成为“特色游园餐厅”

有石花园

“有石花园”原为危旧院落,内部私搭乱建、杂草丛生,此次改造更新注重恢复院落肌理,巧妙的“引绿入院”,现代建筑与自然之美相融合,是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及环境整治的典范之作。

看今昔对比

品茶、对弈、读书、叙旧,有石花园就像一个小世界,院落里的一草一木一角落,仔细探寻居然都有各自的故事。这里不仅是住处,亦是文化交流、思想碰撞之处。

模式口晓院

“模式口晓院”的更新改造是在原有危旧、残破的杂院基础上进行分类梳理、整体减量,依托台地特点塑造高台厚榭的居舍。

看今昔对比

百年老树密荫凉,青砖灰瓦石板路,一砖一瓦、一碑一石记录着京西民居的情愫,精品民宿与创意西餐是您在喧嚣城市中慰藉心灵的桃花源。

境·一九九号院

“境·一九九号院”改造前,院内空间遗留大量违建,安全隐患严重,更新改造后注重恢复两进式京西四合院建筑格局,保留了有价值的原老北房及传统老门道,改造完善基础设施。

看今昔对比

院如其名,“安境”,也安静。

这处两进式京西四合院建筑,保留了有价值的老房及传统老门道。前院是水吧和酒吧,后院是雅奢型民宿,私密性极好,尤为适合家庭和商务人士。

六如小筑&樊登书店

“六如小筑”改造前原为危旧民房、私搭乱建严重,通过分类梳理、整合利用,引入知名品牌“樊登书店”,打造成一家融合亲子体验、精品民宿、文化书店等于一身的复合型亲子主题精品文化院落。

看今昔对比

全新概念亲子主题民宿,立足文化体验,以书、香、茶、器等文创产品为主线,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到访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瑶家小院

“瑶家小院”改造前原为危旧杂院,私搭乱建严重,秉承“减量原则”充分释放、利用室外空间,改造成为集咖啡、酒吧、特色简餐、主题轰趴聚会为一身的复合型精品文化院落。

看今昔对比

Loft民宿空间极具设计感,宛如美丽的“圣托里尼”。这里是年轻人的最爱,烤肉、轰趴,咖啡、啤酒...随便聚会撒欢。

主题景观 · 创意空间

古道晨曦

看今昔对比

链接古今通衢,叙说过往烟云,步入驼铃古道东入口,即刻开启模式口历史文化长轴。

夜间景观塔、铸铜驼铃灯、大冠乔木、步道绿篱、砖雕古迹静静讲述那段商队往来、繁盛兴替的历史。

京西秋韵

看今昔对比

一幅“京西秋韵”墙面彩绘长卷,是老舍先生《住的梦》一文中的北平秋天。葡萄架、柿子树、石榴和藤蔓植物跃然墙上,蟋蟀、蝴蝶、猫咪、飞鸟灵趣互动,京西民居文化的质朴祥和就在眼前。

月色驼铃

看今昔对比

现代声光投影,在夜间“重现”驼队满载货物穿越过街楼的场景。

听闻悠悠的驼铃声由远而近、又匆匆消失,仿佛置身于古老过街楼,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煤炉墙

煤炉墙景观位于模式口大街161号,原是模式口实施煤改电后的居民废弃煤炉存放展示区,此次更新改造将原有废弃煤炉通过景观语言进行重组展示,有序镶嵌于青砖景墙中,通过景观装饰照明将煤炉墙点亮。

看今昔对比

不仅是邻里街坊怀旧打卡、休憩娱乐的小微公共空间,也承载着模式口居民对烧煤时代的记忆,是对“煤改电”工作的纪念。

小微景观 · 公共空间

69#小微广场景观

看今昔对比

层层递进的金属铁艺屏风、老石料拴马桩、灯光喷雾、金属月洞门,及外侧涌泉景观和遮阴乔木的空间组合,营造出雾月朦胧、尺树寸泓的闲庭古韵。

骆驼平台景观

看今昔对比

一首《清平乐》被匠人精心雕刻于金属格栅墙上,伫立此处,眼前浮现出往昔模式口大街驼铃阵阵、人声鼎沸的模样,在繁华中的古朴,喧闹中的幽静里,品味京西胡同的“生命力”。

街区改造

沿袭青砖灰瓦古朴建筑风格重塑模式口老街城市肌理,延续历史文脉与特色风貌,再现老街勃勃生机。

看今昔对比

绵延千年历史,繁盛再开新篇。

更新改造后的模式口,汇聚了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与纵贯古今的民俗文化。作为京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首都城市历史文化新地标。

模式口将继续围绕“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这一核心理念和工作思路,在留下老城记忆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品牌的挖掘及提升,赋予其新时代蓬勃生命力。

让我们一同绘制这幅引人入胜的模式口长卷,完成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打卡之旅吧~


作者:

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