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分为成果发布、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谈三部分。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红林作了《暗流涌动:中国科幻阅读产业观察》的报告,她指出,“微信读书”相关榜单显示,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主体仍以像刘慈欣这样的头部作家以及国外译介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中国原创科幻新作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万超分别进行了专家点评。
郭万超认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的各项成果“干货”较多,尤其是对科幻消费进行的专题调研,是可圈可点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参考价值。他还指出,科幻产业的发展还要完善自身的产业链,一个优秀科幻IP的形成包含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包括好的故事、科技支撑、资本、运营等众多方面的谋篇布局。
主旨发言环节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和京师律师事务所 (全球总部) 高级合伙人崔莉,聚焦“进化与分化:科幻产业发展与创新路径”主题,展开了分享与交流。
陈旭光以《近年中国科幻影视的想象力表达与“想象力消费”》为题,介绍了什么是“想象力消费”,指出想象力消费理论为幻想类电影的想象力美学和工业美学进行阐释话语实践,并聚焦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文化,力图在大众文化、青年文化等领域达成一种“新启蒙”式价值传达。
圆桌对谈环节分别围绕“科幻科普游戏产业发展的新面向”“全球视野下的科幻文化传播与产业未来”两大主题展开。
其中,“科幻科普游戏产业发展的新面向”主题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贾云鹏,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游戏设计系主任张兆弓,三七互娱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小雨,光子工作室群和平精英运营负责人昂蕴红和腾讯科协副秘书长何建红,就科幻科普游戏产业、科幻游戏与科普游戏的关系、影游互动等问题展开对话交流。
“全球视野下的科幻文化传播与产业未来”主题邀请意大利学者、西交利物浦大学传媒与传播学系副教授Marco Pellitteri(马尔科·佩利韦利),美国动画艺术家Dalton Grant Jr(道尔顿·格兰特),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CEO姬少亭,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崔亚娟和复旦大学讲师吕广钊,就中国与英美在动画电影方面的产业结构、日本的动漫产业现状、我国科幻作品海外译介等问题展开交流与分享。
最后,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春做会议总结。他表示,未来,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丰富中国科幻产业相关研究,在推动科幻理论创新、科幻实践探索等方面发挥政策咨询和行业引领作用,为中国科幻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