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山”实践新路径,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开工!
2023-07-27 21: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京西古道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重要部分,是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7月26日,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开工仪式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举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颖捷出席仪式并致辞,门头沟区、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出席仪式。

项目开工仪式

这场活动“结”出哪些“京”彩?一起来看→

发挥资源本底优势:共创京西古道文旅微目的地

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位于永定河山峡段门头沟区王平镇西王平村,规划面积493.55公顷。

项目将在守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保护利用古村肌理,深度挖掘生态价值,科技赋能环境体验,植入“乡村旅游、文化传承、教育研学、健康休闲”等相关主题和功能,打造集度假宿集、文旅商街、亲子乐园、山地户外于一体的京西第一、北京唯一的京西古道文旅“微目的地”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区。

项目建设效果示意图

开工仪式上,项目开发主体永定河流域公司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门头沟支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王平镇人民政府与永定河流域(北京)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银企合作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个“新突破”:为全国首个VEP地标提供案例支撑

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是北京市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实现探索项目,已写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意见〉辅导读本》。

开工仪式现场,王颖捷致辞表示,项目作为北京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生动实践,是在严守生态保护和农民利益两条红线的前提下,探索出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市场化新路径,其成功落地标志着三个“新突破”——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制度安排和实践探索上实现新突破

有利于提升首都生态环境领域治理能力。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作为首都“大氧吧”“大花园”,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区域。

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人民群众的热烈期盼,VEP模式在严守生态保护和农民利益两条红线的前提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形成了对财政资金补偿生态保护的有力补充,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同时,北京市还发布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及应用指南》,开展了政府端的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及应用、GEP和GDP交换补偿,以及另一个市场端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等率先探索性工作,丰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首都实践,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改革创新打开了新局面。

“两山”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探索实现新突破

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北京市在VEP模式制度设计之初,就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与生态保护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国企和政策性银行参与,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在项目推进中,通过政策性银行改革创新、国有企业让利,实现项目落地、农民获利。与传统开发模式相比,当地村民通过项目获得的租金、分红、生态产品经营等多种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同时,门头沟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改革创新,引导项目收益反哺生态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保护者受益、市场效益“三个可持续”。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协同领域实现新突破

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生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率先突破的三个领域之一。VEP模式始于生态保护,经过价值转化,再回归于生态保护,让“站着的树比倒下的树更值钱”,引导“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初步形成了北京样板。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助力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项目主体等继续加快项目实施,将项目的成功经验全景展现,并借助永定河流域相关市场主体,在张家口、武清、大同等流域沿线政府的支持下,策划实施VEP项目,为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注入新理念、新要素、新动力,走出一条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形成跨省市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范。市发展改革委还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与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和各相关参与方共同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案例在京内外的复制推广。

北京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