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赋予了这个日子独特的中式浪漫氛围,在东城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穿着汉服领证、交换锦囊信物、共饮合卺酒、写下愿望牌……新人们在“爱·东城”首届婚俗文化非遗体验活动上进行了一场氛围感满满的传统颁证仪式。
早上8点,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开始办公,新人们按照手中的号码排队办理婚姻登记,队伍中,不少新人都穿着汉服。
“我穿的这件是齐胸襦裙。”王禹是一位古典舞爱好者,汉服是她在日常排练中经常穿着的服装。一身红色汉服,搭配花朵形状的发簪和精致的妆容,为小两口领证增添了满满的仪式感。王禹说:“看到东城‘七夕’有穿着汉服领证的活动,我们特意约在了今天。”小两口拿着刚领到的结婚证,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说:“这样领证特别有意义。”
当天活动的重头戏是集体宣誓。上午10点10分,6对新人携手穿过写有“喜结连理”的大红门,走过两侧有古风红灯笼布置的红毯,来到宣誓台。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新人们在“十全十美”的美好时刻立下了誓言。
经过交换锦囊信物、共饮合卺酒、写下愿望牌的传统仪式后,“月老”为新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小红本”。
刘先生和沈女士是活动上最受关注的一对新人。沈女士身穿隆重而华丽的“凤冠霞帔”服饰,刘先生身穿大红色的明制礼服,两人气场十足。
为了穿着这套服装来领证,两人提前四天就预定好了衣服。刘先生说:“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精心准备了两个小时,就是为了纪念这幸福的一刻。”沈女士笑着说:“虽然‘凤冠霞帔’很重,穿起来也很繁琐,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特别的记忆。”
“七夕”又名“乞巧节”。古时,每逢这一日,女子们就会向“七姐”祈求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为了让新人们能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现场设置了“乞巧穿针”环节,新人们在穿针引线中许下姻缘美满、地久天长的美好心愿。此外,新人们还可以在丝带上写下对爱人的祝福,悬挂在彩绳上,表达情意。
来自“东城民政宝贝志愿服队”的小志愿者也热情“上线”,与新人们一起完成“信物寻宝”活动,传递“包容、真诚、陪伴、平安、仁孝、爱亲、始终”的理念。
“七夕”当天,一座惟妙惟肖的“七玉娃娃”“泥人张”彩塑在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正式亮相,“七玉娃娃”将在今后的日子里陪伴和见证前来东城领证的一对对新人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泥人张”第六代传承人张昊介绍,“七玉娃娃”中的“七”代表着“七夕”和“乞巧”,“玉”代表着冰清玉洁、贤良淑德。张昊说:“希望通过‘七玉娃娃’的形象弘扬中华女性自强自立、胸怀美好、心中有爱的美德,同时也为前来领证的新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据了解,“七夕”当天,东城区共有近300对新人预约登记。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提前1小时办公,将开门时间提前至早8点,全员在岗,开放全部登记窗口。为方便新人办理,中心采取午间不间断服务,工作人员以轮流上岗的方式,满足高峰办理需求。
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主任王涛说:“‘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人都喜欢选择这一天来办理结婚登记。我们从服务保障和仪式氛围上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体验感,并通过一些小活动,来宣传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婚姻家庭文化。”
文字:王慧雯
图片:张维民 王贵彬 赵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