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和昌平区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我们会在合成生物学相关的科研能力建设、中心实验室打造方面进一步发力,助力昌平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5日,在健康中国—2023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昌平对话500强”活动上,参会的丹纳赫生命科学中国区总裁李蕾表示。
活动聚焦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等热点话题,丹纳赫、碧迪医疗、武田、赛诺菲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来自法国、德国等各类外资企业30余家,以及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头部企业、国内外商协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活动,深入探讨交流,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把脉、献言献策。
活动解读了“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和我区关于医药健康、美丽经济和科创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两区”最新政策;推介了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邀请国内外商协会、生物医药头部企业等结合当前实际形势,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医疗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进行主题演讲。在活动的高端对话环节,来自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国际组织和中外企业的代表,围绕北京市创新药械发展政策趋势、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新机遇、昌平营商环境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据了解,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昌平区三大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之一,是成长性最好的产业。近年来,昌平区聚焦CGT、AI+研发等前沿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美丽健康等赛道,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产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增长8.1%,占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未来,将通过实施倍增行动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产业收入、工业产值和研发投入“三个翻一番”,其中产业收入将超过1500亿元。
为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我区还精准构建了一批开放平台,包括全国首个国际研究型医院,首个疫苗检验中心已于去年开工,明年投用后每年可满足4000-4500批次疫苗批签发需求;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也在生命园内运行,已为百余家医药健康企业提供服务。同时,空间承载潜力丰富。当前,正以生命园为核心,沿G6、G7高速扩容打造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规划产业用地面积5600亩,可提供产业空间450万平方米,助力加快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
本次活动增进了政府、产业园区与500强外资企业、国外商协会、行业组织、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为后续开展深度合作、项目落地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我区将继续优化企业服务,营造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与500强企业密切对接,共同搭建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平台,着力发挥“生命谷”创新优势,奋力跑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文/张宜恬 图/穆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