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景迈山:申遗成功的深刻意义
2023-09-18 08:3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放眼当下,茶叶已经在全世界广泛种植,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拥有众多的茶山和茶园,为什么是景迈山申遗成功呢?景迈山申遗成功的背后有哪些深远的现实意义?围绕这些热点话题,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端绿色云茶频道对西南林业大学二级研究员、原校长郭辉军和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进行了独家专访。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可谓是风靡全球。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陪伴人类度过了四五千年的历程。不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一直深深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然而备受人们喜爱的茶却迟迟没有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终于在今天,“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填补了全球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称,景迈山古茶林是“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人类农耕文明的奇观”。

景迈山,为什么能成为首个申遗的古茶山?

放眼全球,分布着众多茶山、茶林,茶相关的文化景观更是数不胜数,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是景迈山申遗成功?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向七彩云端绿色云茶频道记者总结了景迈山的“三个好”。

“为什么是景迈山?最近有很多人一直在问我这个问题。”蓝增全教授告诉七彩云端绿色云茶频道记者:“根据科研团队多年深入景迈山的考察和调研,通俗地来说,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三个‘好’。

第一,资源好:景迈山位于云南澜沧江腹地,澜沧江流域孕育了茶文明,同时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拥有非常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景迈山种的就是植物分类上说的普洱茶种,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第二,生态好: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人-茶-林”共生的最好典范,高高的山上是森林,涵养水分保持了整个山脉的水土,中间是古茶林和村寨,下面是耕地和农田,是当地民族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土地的杰作;

第三,保护得好:当地的世居民族尊重自然,从最早发现利用茶开始就告诫子孙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茶林,所以这样一个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得以传承至今。资源好、生态好、景迈山的茶呈现出清香、温婉、细腻的优秀品质。

景迈山申遗成功,究竟有哪些深刻的现实意义?

茶叶的起源和驯化到底在哪里?国际学术界曾经一直颇有争议。西南林业大学二级研究员、原校长郭辉军教授自豪地告诉七彩云端绿色云茶频道记者:“通过此次景迈山申遗成功,云南作为茶叶从野生驯化为栽培作物的发祥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作为很早一批关注景迈山的专家学者,郭辉军的项目团队从1992年就开始对景迈山的生态系统开展调查研究。

郭辉军:“1992至1995年期间,我们团队承担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混农林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对全省当时现存的各种传统林农混作模式进行调查,其中一个组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刀志灵带队,负责普洱市(原思茅地区)调查工作。刀志灵到澜沧县调查时,根据当地林业局提供的线索,最早发现了景迈山万亩古茶园,并形成了调查报告,成为全省混农林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1995年在《云南省植物学会42周年年会学术论文汇编》公开发表(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郭辉军教授团队申报的“澜沧县景迈万亩古茶园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被批准列项。从那时起更多专家学者开始对景迈山开展专项深入研究。郭辉军教授团队在景迈山古茶园中设置了78个样方,单个样方面积为400㎡(20mx20m)。通过这些样方,对其中每一株茶树测量和记录其高度、基径和冠幅;样方中凡是胸径在2.5cm以上的乔木,测量和记录其种类、个体数量、高度、胸径、冠幅等;同时,测量样方中的灌木,记录个体数量、平均高度等,开展样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此外,为开展比较研究,当时团队还选取了古茶园附近保存较好的4块天然林(样方面积400㎡)、8户新式台地茶园(样方面积25㎡)开展调查。

2002年 郭辉军教授团队对景迈山开展专项深入研究

通过样方调查,郭辉军教授团队共发现和记录到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其中,热带成分680种,占73.8%,中国特有种214种,占23.2%,《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15种。通过比较发现,景迈山古茶园物种数略高于天然林,丰富度指数略低于天然林。但各种指数均大大高于新式台地茶园。由此可见,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景迈山古茶园更接近天然林。

2002年 郭辉军教授团队对景迈山开展专项深入研究

郭军辉教授:“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为云南省乃至中国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古茶园这一极其珍贵的世界人类遗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契机和示范。一方面,有利于古茶树资源、古茶林生态系统、古茶林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各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以古茶林为核心的茶产业和古茶树景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我省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的途径、模式和亮点。景迈山‘人-茶-林’共生的生态系统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好例证。”

2002年 郭辉军教授团队对景迈山开展专项深入研究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之路

2010年 云南省普洱市启动景迈山申遗保护工作

2012年9月 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

2012年11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5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22年9月 景迈山申遗项目顺利完成ICOMOS实地考察评估,ICOMOS提交评估报告“符合标准(iii)(v),建议无保留列入”

2023年9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 拍摄:西南林业大学 蓝增全

申遗,是认知,去感悟,更是去保护,去传承。

景迈山用千年的雨露甘霖,滋养着人类。伴着景迈山的千年茶香,我们更应该讲好中国生态文明的故事。以对景迈山的爱护与尊重,将这山这林的文明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来源:七彩云端、云南台新闻中心、普洱广播电视台、澜沧县融媒体中心;图文整合自人民日报、普洱发布、云岭先锋网、爱世界遗产微信公众号

责编:毕群

编审:杨艳

终审:周健军


作者:

掌上春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