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山水,百姓人家
相约西城,白塔夜话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1955年,中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题材的电影《祖国的花朵》走上荧幕。随之,剧中的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声入人心、代代传唱。自此,《让我们荡起双桨》成为一种文化、情结,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间,让很多人对北海充满向往。
北海位于北京市核心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兴建时期最早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在800多年漫长的历史更迭中,北海有很多著名的园林古建及其山水格局,成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1925年8月1日,北海开辟为对社会民众开放的公园。
据了解,从历史沿革看,北海公园起于辽金,兴于元明,集大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800余年的悠久历史。北海公园肇建于金代大定年间(公元1166年)。当时,金代统治者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建造离宫——太宁宫,与此同时,琼华岛开始以园林的形式建设,北海园林开启肇建时期。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代不断的营建,清乾隆时期,北海公园已成为一座辉煌的园林。
据介绍,辽金时期的北海“一池三山”,“一池”乃今天所看到的“北海、中海、南海”。“三山”即琼华岛、团城、瀛台。明代修建五龙亭,清代对其进行了添配和维修,成为北海临湖一处著名景观。清代顺治八年,应当时西藏喇嘛恼木汗请求,在北海建造了白塔,矗立在琼岛之间,如今它已成为北海乃至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北海公园漫长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古建群,公园西北部的古建群落包括西天梵境、极乐世界、万佛楼、大佛殿,它们当时都是明清两代皇帝到北海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皇家御制,金碧辉煌,宏达雄伟。琼华岛上的漪澜堂建筑群既是琼华岛的核心建筑群,也是北海的核心建筑群,是乾隆下江南时看到镇江壮观的金山寺,于是把金山寺的布局特色搬到了北海,建造了漪澜堂建筑群。
婉转含蓄的中国文化在意境幽深中包容天地、孕育万物。画舫斋是北海东岸的一处园中园,三进院落寓意非凡。据介绍,当年清朝皇帝乾隆根据宋代欧阳修《画舫斋记》的叙述和理念建造了画舫斋,体现“居安思危”的思想,其寓意为:“进入到这个庭院内,看到这一方水,我要方正清明,要时刻记住: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所以画舫斋既有其深刻的人文和政治寓意,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典范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沿画舫斋往南进入北海的又一个著名景区——濠濮间。濠濮间以水作为承载,串联起亭、台、楼、阁、桥、牌坊,形成层次明显、跌宕起伏的山林景观。据了解,乾隆皇帝在造濠濮间的时候引用了一系列的典故,以尽显他心中的逍遥自在、清淡无为以及对山林之爱。位于琼华岛西坡的阅古楼,是一座半弧形建筑,从高处俯瞰,像一个文房四宝中的笔筒,这里收藏、陈列、保存着135位历代书法名家书法家的名作汇编成册并镌刻于石碑上的三希堂法帖石刻。由此可见以阅古楼的建筑形式收藏三希堂法帖石刻可谓相得益彰。
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是蜿蜒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北端点。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作为“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
中秋月圆夜,白塔情思长。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23年“白塔夜话”将围绕“大文化”的理念和目标进行组织开展,将建设文化强区作为着眼点,立足历史文脉、结合时代需求,加速拓展“文化+”纬度,突出西城文化特色,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全面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9月27日,“文化,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主场活动将在北海公园精彩启幕。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在温婉的九月
伴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优美欢快旋律
让我们泛舟太液池
探寻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感受“白塔夜话”的西城式浪漫
文字:石伟
图片:资料图片
视频:周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