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骨疃凉粉:桑干河畔的美食传奇
2023-10-01 16: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位于桑干河南岸的揣骨疃村,始名古城,建于战国时期,是阳原县最早的村庄之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当地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寒冷,山区非常适宜豌豆种植,而声名远播的揣骨疃凉粉就是用豌豆面制作的。

揣骨疃凉粉的制作,据传开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当年,有一安徽客商到揣骨疃贩卖骡马,见此地盛产山豌豆,闲谈间说到了凉粉制作工艺,引起有心者兴趣。于是,有心者将其宴请家中细问,遂得凉粉制作秘方,后经反复试验,终获成功。

揣骨疃镇凉粉制作技艺于2017年5月入选第五批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过去,凉粉只是一种走街串巷的传统小吃,一辆小推车,一两个装粉坨的水桶,一个调料架,就是一个行走的凉粉摊,买粉人一边走一边吆喝:“吃凉粉啦。”时不时地就过来三两个人,围着小推车哧溜哧溜地吃粉。往往一碗不够,两三碗才过瘾。走街串巷的凉粉车是揣骨疃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凉粉摊大都变成了凉粉铺,算下来村里有十多家,各有传承。位于村西的冯五毛凉粉铺是老字号,前来吃粉的食客络绎不绝。据冯五毛介绍,凉粉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休息两三天,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做四五千碗凉粉,需要十多个人帮忙制作,即使如此也供不用求。

制作揣骨疃凉粉,需用优质山豌豆精磨而成的豆粉,加适量温水和成泥状,再加水搅拌,边搅边倒入沸水锅中,焖制10多分钟舀入碗中冷却,定型即为凉粉。豌豆粉分黄白两种,黄粉黄如凝膏、柔滑细腻,青粉白如玉脂,晶莹剔透。

有顾客上门,技艺娴熟的凉粉师傅轻轻翻转粉碗,粉坨落入手心,另一只手用粉擦划几下,粉坨就变成筷子粗细的粉条,滑入碗中。随后,根据食客口味将辣椒油、蒜末、葱花、香油等数样辅料加入碗中,加上特制的粉汤,还未动筷,一股令人垂涎欲滴的诱人香味就扑鼻而来。凉粉入口,软而不断,糯而不粘,丝滑清爽,齿颊留香,余味绵长。

原料丰富,制作简单,价低物美,既可解暑裹腹,也可招待亲友,于是揣骨疃凉粉历经数百年传承,愈发惹人喜爱,成就了桑干河畔的一味美食传奇。(河山新闻记者 臧波 管建霖 王瑾涧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杨绪军 实习记者 陈佳 通讯员 仝辉 马志野)

编辑 帆帆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


作者:

河山新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