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海外百年终回故土!圆明园7根石柱首次同公众见面
2023-10-13 21:1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上午,“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此次回归的石柱共7件,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92cm,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

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7件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为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政府、高校、机构、社会力量通力合作,最终促成挪威收藏机构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向相关方面颁发捐赠证书,向北京市文物局颁发划拨文件。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共展出文物、照片等约50件(组)。

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也于当日启动。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