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对面|“从潞河到三河”——教育协同普惠京冀百姓
2023-10-20 10: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理工附中等十余所市级优质校先后进驻;幼儿园总数翻倍增长,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京津冀教育一体化落地的第一所学校——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揭牌……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成立于2021年,是潞河中学教育集团在京外布局的第一所学校,同年招收首批学生。该校的建立是通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促进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的重要举措。

 

学校依托潞河中学百年校史、品牌价值及办学优势,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与潞河中学“同形”“同构”“同质”。成立一年多以来,潞河中学对该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潞河中学向该校区派驻管理干部,在党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全面参与校区建设。

 

图片

 

在三河校区建校之初,学校就确定了三个目标,即将学校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校、一体化发展试验校和党和政府放心、家长安心、学生舒心的品牌优质校。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青蓝计划”,将三河校区教师纳入潞河中学整体培训体系,目前潞河中学初中部已有60多人与三河校区教师结成师徒对子。

 

在学生交流方面,开展了两校学生间的交流互访,冰雪、天文、摄影等多个社团之间开展“手拉手”。潞河中学在协同发展领域作出了副中心教育的先行示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新学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一所现代化新学校——荣海小学,今年9月,学校共招收一年级新生102人设3个教学班。近年来,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开启,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完善。除了荣海小学,今年,通州区政府还与北京市十一学校签订协议,合办通州区宋庄学校,并将其更名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纳入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

 

今年9月,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招收了首批160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同时,城市副中心优质教育资源版图再扩大,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北京学校三所学校也在金秋九月迎来首届高一新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副中心教育发展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优质资源落户副中心,带动了通州教育生态的变化,引领全区教育实现了较大发展。《教育面对面》近几年持续关注城市副中心教育发展,联合通州区教委推出了“副中心教育新地图”等节目,邀请包括潞河中心、人大附通州、首师大通州、北京五中通州等学校校长等做客节目,介绍各校合作办学情况。

图片

我们在与校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在精神状态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十足。

 

图片

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连续两年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举办高招咨询会

将京内外高校咨询服务送到城市副中心

图片

10月8日,2023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亮出了一份北京城市副中心近年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北京集中全市优质资源支持副中心教育,重点在行政办公区周边规划建设14所中小学、幼儿园,目前已投入使用8所,提供学位9800余个。同时,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北京学校教育集团,辐射通州区多所学校。第一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北京指导通州区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案例,推动提供618个2-3岁托位,并统筹全市优质幼儿园与通州区幼儿园建立“1+1+N”帮扶关系,为通州培养一批种子园。

 

通州区 “头雁”校长培养、中小学书记培训等也陆续启动,累计培训通州区各类教育干部64人。此外,北京还全力推进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统筹全市63所优质学校“一对一”支持通州区学校,促进副中心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成绩是瞩目的,未来是可期的。今后,通州区还将会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推动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教育面对面》将一如既往持续关注副中心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与全市教育系统一起,共绘“副中心教育新地图”。

图片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