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古今,活力绽放,这条“路”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2023-11-07 18: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龙域东一路

建成于2014年

却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观里人的成长

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

“芯”型科技体验街区

为周边居民生活注入新活力

这条“路”到底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

忆往昔

探寻沙画中的前世今生

龙域东一路街区位于回龙观街道辖区京藏辅路西侧、西二旗北路以北、龙域环路以南,建成于2014年。道路规划宽40米,是1818街区的城市主干道路,向南沟通海淀西二旗、中关村产业园,向北链接地铁13号线新龙泽轨道微中心和欧德宝产业用地。道路两侧已落成的商务楼宇面积近20万平米,已经形成科技研发、软信业、商业服务产业聚集。

玉光寺

街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状文物“南庙”玉光寺和“北庙”菩萨庙,以及二眼井、四眼井、影壁墙、玄福宫碑均为明朝中期玄福宫遗迹,经鉴定为区级文物。

菩萨庙

依玄福宫衍生的回龙店历经五百多年的岁月,从最初放牧为生的几十户农户繁衍成两千多户四千多人的回龙观村。这里不仅是“回龙观”的发源地也是回龙观人的情愫。

龙域东一路的古与今

2014年,1818街区整体开发建成,承接安置原回龙观村旧村改造、城中心区旧城改造和海淀中关村信息产业新就业群体近5万人,共成立7个社区居委会。经过近10年的人与城的融合发展,也衍生出各类群体诉求:群众迫切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需要更具活力的街区氛围,需要更具吸引力和品质的商业供给。对于建成区,如何利用存量资源实现功能织补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居民诉求,众人逐步将目光聚焦到龙域东一路。

展宏图

“芯”动街区“焕”醒新活力

龙域东一路实施街区更新改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位于1818街区的中心区域,北侧断头路未来打通后,将成为1818街区连接北部欧德宝产业基地和各社区的重要道路。更新改造前,街道两侧尽管商业体林立,但是东侧近40米宽200米长的绿化带将商业体与主干道路割裂,形成了8千多平米的绿色“栅栏”,绿色空间不能为人所用,遮挡了底商,造成商业氛围不足、商业品质不高、缺乏街区主题和品牌效应,街区活力严重不足,店铺频繁更迭、商户生意萧条。而城市绿化带的存在,恰巧为街区焕新改造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将其打造成为回龙观片区,乃至昌平的城市风景示范街区。

改造后

通过开展城市更新沙龙、商户居民议事协商活动,汇集各方专家、学者及周边商户、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对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人流测算、诉求收集的分析,最终将项目定位为运动主题,旨在全龄友好和激发活力。

改造中

最终确定更新项目的logo,是一个通过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芯”字,通过芯与心相映,传达“芯动龙域,运动在心上”的理念,让人们享受科技和运动带来的便利、健康和快乐。

芯动龙域 运动在心上

在设计思路上,运用街区线性空间,采取“电路板”的形态串联所有节点,直导CPU数据中心;以“心动之门”作为地标,打造网红拍照打卡地,增添辨识度标签;设置跑道、座椅、电子竞技项目、景观小品和灯光装置,通过沉浸式体验把人留下来,营造更具趣味的差异化场景体验感,通过互动装置形成引流-驻留-稳留,拉动夜间经济发展,打造24小时嗨fun活力街区;实施绿化改造,将原来的灌木植物更换为草坪,还市民一片可亲近的绿地。力求建成“参与+共享+互动+多元+印象”的“芯”型科技体验街区,打造服务周边、功能完备、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满足需求、活力持久的有生命力的全新街区标杆,让人们享受科技和运动带来的便利、健康和快乐。

在空间结构上,划分为“一心·三线·五区”。一心,即数据中心;三线,即运动线、娱乐线、定制线;五区,即动芯、核芯、童芯、热芯、开芯。

在功能分布上,涵盖了儿童游乐、网红休闲、竞技体育、商业外摆、健身步道等多种功能,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需要。在这里,能够体验科技感十足的动感单车竞技、健身步道、机器人乒乓球、冰壶、奥运射击、拳击、热血竞技等。

灯光设置,是街区焕新的一大亮点。通过律动感十足的造型和灯光秀,能够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官体验。此外,区级文物“四眼井”及“玄福宫碑”,经过修缮也在街区亮相,广大市民得以一睹芳容。

未来,这里还将围绕“邻里”,营造全时全龄生活场景:露天电影、草坪讲堂、跳蚤市场、户外客厅等等,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有标识、可参与、能回味的公共空间。


作者:

回龙观街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