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现身绿堤公园,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狍子落户千灵山,尖头高原鳅重回永定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丰台徐徐铺展。
“豹猫”归来 公园频现踪迹
身姿矫捷,体格修长,“豹猫”的身影前不久出现在布设于绿堤公园的红外相机中。豹猫作为严格意义上北京市现存唯一一种猫科动物,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身上的斑点形似铜钱,豹猫又被称为“钱猫”,主要以鼠类、兔类、小型鸟类等为食,常年生存在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公园绿地被发现尚属首次。无独有偶,狗獾、黄鼬等小型野生哺乳动物也频频现身园博园及园林博物馆等地,其中作为网红“平头哥”蜜獾近亲的狗獾,更是由于城市化快速扩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心城区几近绝迹。
豹猫
狗獾
作为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有重要影响的指示物种,这些野生食肉目哺乳动物在城市化高度发达、人类活动频繁的建成区中长期生存、抚育后代,证明丰台城市公园绿地能为其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稳定的栖息环境。除小型哺乳动物外,2023年丰台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河东城建区观测并记录到蝴蝶个体2031个,隶属于4科28种,几乎涵盖北京市目前已记录的所有蝴蝶物种,其中不乏丝带凤蝶、黑脉蛱蝶等对生境要求较高的珍贵蝶种。这些物种的频频出镜也进一步证明了丰台生态系统的结构更稳、
质量更优、联通性更强。
大红蛱蝶
柑橘凤蝶
网红落户 千灵山林深山现“狍”
9月,外表呆萌,形态可掬的东北第一“神兽”狍子现身汛后千灵山。狍子既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录的“三有”动物之一,也是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受惊时尾巴白毛会炸开,形成“心形”白屁股,成为一代“网红”。此次狍子亮相的“千灵山”曾是京西最主要的石灰产地之一,在20世纪末的森林覆盖率仅5%,只有斑驳的山体,苍白的峭壁。八年攻坚,关停百年灰窑;廿载接力,1.4万亩荒山变林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到70.35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5%。野生狍子对生态环境很敏感,此次出镜正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最直接的体现和反映。
狍
不仅仅是狍子,另一中型“三有”动物欧亚野猪也是红外相机镜头里的常客,一些野生动物如黄鼬、岩松鼠、蒙古兔也逐渐从“访客”变成了“本地户”。千灵山是北京“23.7”特大洪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瞬时最大降雨量就出现在此地。灾后野生动物的组团亮相,不仅是千灵山生态空间愈加美丽的最好印证,更表明在丰台干群的久久为功下,丰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提升,抗灾能力,恢复能力显著提高。
黄鼬
“尖头高原鳅”重现,永定河畔鸢飞鱼跃
永定河是京津冀晋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更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史料记载,永定河的鱼类曾多达六十余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断流、干涸,植被退化,生态破坏严重。2020年永定河丰台段时隔25年全线通水,水生态治理日渐成效。今年的夏季调查在永定河捕获鱼类20余种,清洁指示物种马口鱼鱼群数量显著增加,已成长为流域内的优势种群,小黄黝鱼、兴凯鱊、大鳍鱊等原生鱼种逐步回归,北京市重点保护鱼种尖头高原鳅惊喜重现。仅上半年就发现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凤头蜂鹰、红隼、震旦鸦雀等近150种鸟类翱翔天空,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等北京市两爬类保护动物畅游碧岸。水清岸绿、鸢飞鱼跃景象重现永定河畔。
中国林蛙
这仅是区域水生态提升的一个缩影。丰台区始终坚持以“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推动实施河西片区水生态提升和小龙泉河(沟)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地表水2个国家和7个市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均为100%。辖区内的凉水河和小龙河也陆续发现宽鳍鱲、马口鱼、拉氏大吻鳜等清洁指示物种。
宽鳍鱲
马口鱼
丰台最有江南趣,作为全国首个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基地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从拆除到建设,从恢复到发展,从生产到生活,生态蝶变正在把美丽丰台的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丰台干群将一如既往地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紧迫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绘制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丰台新画卷。
来源 丰台时报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供稿
编辑 曹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