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冬季养生,这些要点要牢记
2023-11-16 09: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起居、睡眠、运动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藏肾抵寒”。肾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顺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抵挡严寒气候的侵袭,要让肤腠开泄时注意保暖从而避免阳气大量消耗。这乃是顺应冬季、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那么,冬季养生要注意哪些要点呢?应急总医院东院区针灸科主治医师徐楠为大家支招。

饮食宜忌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身体机能失衡,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消耗,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总之,在冬至前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防寒保暖

身体御寒需要适当增加衣服,主要以棉制的衣服鞋为主,切勿为了追求美观而降低冬季衣物的御寒能力。药王孙思邈说过“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所谓“冒犯寒威”就是提醒大家冬季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阳气藏起来。因此,立冬后的衣着要藏“阳”,切忌“美丽冻人”。俗话说“寒从脚底来、暖人先暖脚”,应选择长裤长袜进行保暖。关节部位是人体气血相对不流通的地方,也需要注意保暖,如肩关节、膝关节等。那些爱穿露膝、露脚踝装的人群,出现关节、腰腿疼痛的比率也会高一些。

起居调摄

阳气,是我们生命的源动力。到了冬天,整个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趋于缓慢。这个季节最重要的养生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方能养精蓄锐、养真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在冬季,适当地进行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助正气。推荐艾灸的常用保健穴位有:大椎、肾俞、命门、太溪、关元、神阙、照海。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个穴位以10-15分钟为宜,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每天或隔天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运动锻炼

冬至是阳气初生的节气,为使阳气逐渐旺盛,根据“阴静阳躁”的原理,冬至前后的运动量应该减少,尽量动中求静,推荐大家可以选择八段锦、易筋经、太极等导引术来强身健体。需注意的是,运动前务必要先行热身,适当缩短运动的时间,一般半小时为宜,有条件的应尽量选择在阳光下运动,这样有助于祛除体内的寒气,助阳气升发。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国医中心名医推荐

挂号预约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预约,关注“应急总医院”公众号—选择“就诊服务”—“东院区预约”—“(东区)中医科”或“中医科2”或“中医科3”或“(东区)针灸科”预约。

到院指引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国医中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霞光里8号(原诚冀承大厦)

地图导航:

搜索“应急总医院东院区”,按照导航前来即可。

公共交通:

(1)公交线路有75、95、300、302、368、604、671等,在三元桥南站下车,步行750米即到。

(2)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C2东南口,步行1100米即到。

来源:国医中心

作者:徐楠

监制:彭雪征

编辑:莫鹏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