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场所AED电子地图发布,涉及学校等7大人员密集场所
2023-11-24 09: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本市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信息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覆盖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重点公共场所,共3166个点位。

地图搜索方法

打开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点开首页“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即可进入地图。根据提示开放使用者位置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附近的AED,并按照距离由近及远排序。点击“到这去”功能,可链接电子地图启动导航,指引使用者找到AED。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普通公众经过急救培训可以掌握AED的使用方法;没有经过培训的呼叫者在120调度人员或AED语音提示指导下,也可操作使用AED。公众使用AED不存在法律障碍。

当前,北京市统计在册的重点公共场所配置AED达5089台,覆盖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重点公共场所,共3166个点位。本次发布了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设备地理信息与120指挥调度系统联通,实现了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的有效衔接、协同联动,能够更好发挥现场第一响应人作用,提高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已配置的AED和培训的人员多次成功抢救在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发挥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作用。”李昂号召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构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关键时刻愿出手、能出手、敢出手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此前,微信推送:  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出炉 公布了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劲松职业高中、北京景山学校等在内的30所学校,加上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认定结果公示中涉及的5所学校,共有35所学校参与深入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
该计划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观念、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推动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加强青少年和教职员工急救教育培训,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AED使用方法

来源丨应急知事、人民日报等

责编丨王爽            图片丨部分摄图网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