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严寒 这里正暖|京法瞬间·我来拍
2023-12-16 08: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高院张丽媛摄

雪中执行

这是司法为民的速度与力量

审判台前

这是公平正义的执着与信仰

调解现场

这是情法相融的朴实与动容

普法阵地

这是将心比心的恳切与真挚

这个冬日

有寒风凛冽 大雪纷飞

更有无惧风雪的铿锵脚步

望着愁容消散的脸庞和盈满爱意的点赞

阳光很暖

心 更暖

本期“京法瞬间·我来拍”

优秀作品展播

网事君邀您鉴赏

心系案结事了 何惧两鬓霜花

延庆法院张艳摄

“孙法官,没想到今天下那么大的雪,你们还是来了!”当见到延庆法院孙世乐法官一行两鬓霜花、踏雪而来,当事人感动不已。因一辆轿车的归属问题,已经离异的原被告将争议诉至法院。庭审中,双方争论激烈、分歧很大。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孙世乐法官团队冒雪前往延庆区某镇车辆存放处进行现场勘察,对车辆表显里程、车架号、外观等逐一拍照取证,并与当事人进行了谈话确认。“新的一年就快到了。只要你们的纠纷能得到妥善解决,我们这一趟就来的值得!”

踏雪而来,法暖人心

海淀法院姚晔摄

这是村里最后一户未签署拆迁协议的房屋了。拆迁截止期限将至,但该房产的继承问题尚未处理,宋家兄妹三人致电法院迫切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为厘清房屋现状以及四至情况,黄法官当即安排了现场勘验时间。

这一天恰逢大雪,进村的道路经过一夜的风雪已满是泥泞,车开不进去,黄法官及助理一行人下车步行前往,制服裤腿沾满了泥点。“我们还担心这么大雪您今天不能来了呢,太感谢您了。”为尽快解决纠纷,黄法官在勘验完毕后,确定所有继承人均在场的情况下,当场组织各方进行调解,最终促成了纠纷圆满解决。“今天天气如此恶劣,但您扔冒着风雪,上门执法令我们感动不已!您是人民的好法官!”宋家兄妹留言说道。

飞雪难阻执行路

昌平法院刘春丽摄

这天一早,昌平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接到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申请执行人的电话线索,称发现被执行人闫某的一辆轿车停放在昌平区某小区。此刻窗外雪花漫天,执行干警立刻集结,驱车十几公里赶往现场。经查验,该车辆系被执行人名下车辆,目前归任某实际使用。经过干警耐心释法后,任某表示愿意配合法院工作,车辆顺利扣押使得陷入僵局的案件出现了转机。

这个冬日 阳光正暖

房山法院郭校校摄

“这是第一笔案款,您点一下……”近日,北京房山法院化解了41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督促承包经营者履行义务。2023年7月,因《土地租赁合同》的履行及租金给付问题,41户村民将土地承租人陈某起诉至北京房山法院。土地正常流转涉及百姓民生,房山法院奔着问题去、带着方法调。承办法官刘丽霞选取代表性案件,通过庭前谈话、实地勘验与走访调查,确定了涉案土地的权属、现状及租赁情况,查清了案涉合同的效力与履行情况;依托查明的事实,委派驻庭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督促陈某履行义务。

通过多次沟通问询、充分释法说理、摸透纠纷“病根”,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意见,由陈某分期给付欠付的租金。在调解协议签署当天,法官助理、调解员在村委会门前支起了“摊子”,为41户村民发放了第一笔案款。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这个冬日午后,阳光正暖。

墙头上看得更清楚

密云法院王子涵摄

“这房子建的比较复杂,在墙头上看得更清楚!”,在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中,因村内房屋建设布局不规则,原、被告相邻宅院位置错落,两处房屋以及院落的建设相对较为复杂,为了清楚仔细地观察现场情况,单青林法官当即决定爬上连接两处房屋的一面宽度不过二十厘米的墙头进行勘察,当事人听到主动搬过来梯子,“单法官您慢点上,我给您扶着。”墙头上,单法官一边观察,一边手绘现场勘察图,并与助理配合测量房屋和争议地点的尺寸。“不瞒你们说,其实我站上去也有点晕高。”从墙头上下来后的单法官笑着说道。

耐心一点,更近一些

西城法院王雅娜摄

“他凭什么告我?!”面对乔老爷子怒气冲冲打来电话的质疑,田晓昕法官仔细倾听,但老爷子正在气头上,混乱不清的表述中还透露着事情并没有原告起诉所称的那么简单。

当得知老爷子视弱,并且腿脚不好不便来法院时,田晓昕法官当即决定上门了解情况。在老人家中,田晓昕法官和助理任旋旋向老人及其亲属认真询问了事发经过,并耐心解释了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在听到田法官的释法答疑后,老爷子及亲属均表示信任法院,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配合法院审理案件。

别着急,我们送送您

北京三中院丛蕾摄

从法院大门颤颤巍巍地走出来,年迈的大爷引起了法警们的关注。“大爷您慢些,小心台阶!路远吗?需不需要帮您叫辆出租车?”但大爷却说自己只记得坐公交车回家的路,老伴还在家里等他。于是法警们一路搀扶大爷,直至把大爷安全送上车。“小伙子们,谢谢你们!天儿冷,但心里真暖和!”

你的成长 “宪”在守护

怀柔法院朱峰摄

普法公园中,怀柔法院的法官铺开桌子、挂上横幅,热情地为大家发放《宪法》及普法手册,在一句句拉家常式的对话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普及宪法知识、进行宪法宣传教育。公园里的群众积极性高涨,纷纷围上前来听取法官们对宪法内容的讲解。人群中的小女孩手拿宪法,懵懂的眼神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一颗尊法、学法、知法、用法的种子在她心中慢慢种下。

同学们,“宪”在可以打卡啦!

房山法院成梦琳、吴明慧摄

“哇!投中了5个!可以开始答题了!请听题,以下哪个场合可以开展升旗仪式?”

“答对了,三位同学配合的很棒!可以盖个小印章啦。”

“你们‘锁定’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问题上,我要出题啦!”

12月4日至8日,房山法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一场特别的“‘宪’在行动 一路童行”“‘宪’在打卡挑战赛”活动。干警们精心设置了“遥遥领‘宪’”“‘宪’睹为快”“一‘宪’生机”“一马当‘宪’”等十个法治游戏关卡,自己则化身“挑战官”,手持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十个方面的精选法律题库,带领同学们做游戏、答问题、集印章,帮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法律知识,在乐中理解宪法精神。

宪法与我同行 法治护我成长

北京一中院马相桐摄

宪法宣传周期间,北京一中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联合举办“宪法与我同行 法治护我成长”——国家宪法日维护青少年权益普法宣传展演活动,近200名中小学生和家长走进一中院大法庭围绕宪法主题进行节目表演,法院干警与同学们进行互动、现场普法,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学习法律、弘扬宪法精神。

冬日里的法护创新

北京知产法院豪日娃摄

一场初雪让中关村创业大街银装素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护创新”普法服务队正在这里向科创主体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太好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我平时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一位软件开发从业者激动地说。普法过程中,队员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管辖范围、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性等内容,随身携带的普法书籍更是受到了广泛欢迎。“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法律知识,这才是真正实用的普法。”许多科创工作者都主动加入现场普法活动中来,表示今后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懂咯!”

北京二中院支玉思摄

这一天,北京二中院常态化组织普法服务队成员在石榴庄街道普法驿站开展普法活动,法官授课已经结束很久,听课的群众也早已散去,但是法官助理黄莹仍在给一位老人耐心讲解着她咨询的问题。“阿姨,这样说您明白不?”“懂!懂咯!”黄莹说,如果是自家爷爷奶奶在问问题,自己也希望他们能被这么温柔耐心地对待,因此在面对当事人,面对有疑问的群众时,总想着可以再耐心一点,回答得再详细一点。

是法律赋予我们老有所安的底气

西城法院孙正超摄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如果对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我该怎么办?”“如果立了好几份遗嘱,哪一份有效力?”在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西城法院专职巡回法官赵海、执行局法官助理李子耀为一群银发老人带来了一场有关“遗产继承及老年人维权”的普法教育活动。授课中,赵海法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阐述专业的法律知识,李子耀就老年人关心的遗嘱继承、财产分割、房产过户及赡养等法律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这一支不断壮大着的巡回法官团队,以法治方式保障着老有所安。

为家门口的“普法驿站”点赞

大兴法院刘艺摄

“我们是这儿的租户,房东涨房租在法律上有依据吗?”“家里供暖不够热,我能不交取暖费吗?”在大兴法院滨河西里北区社区普法驿站的普法课堂现场,热情的居民接连提出了各种问题。“不管是涨房租还是取暖问题,咱们都要依照法律规定办事。”黄村法庭干警杨冠群一一回答大家的疑问,并围绕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进行普法宣讲。黄村法庭负责人万盈向居民们解答到,“在这个普法驿站里,我们会定期收集大家的法律需求,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活动当日的天气虽然很冷,但是热闹的普法课堂给社区带来了阵阵暖意,居民们为自己的社区建起了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阵地而感到高兴,纷纷伸出大拇指,为家门口的“普法驿站”手动点赞。

冬夜法庭

北京二中院支玉思摄

冬夜严寒,法庭内却依然灯火通明,亮着的是灯,也是当事人心中的希望。

冬日守护

北京金融法院李若源摄

京法瞬间·我来拍

赏光影之璀璨,书时代之画卷,品生活之美好,展首善之担当。

北京法院“京法瞬间·我来拍”摄影摄像展播活动火热进行中。

用镜头唤起诗意,记录每一个闪光的故事。用快门触动欢喜,留存每一份真挚的热爱。

希望你始终怀揣着对法律事业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用一双发掘美、定格美的眼睛,呈现首都法院干警胸怀大局、德才兼备的鲜活群像,展现服务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服务推进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风貌。

京法网事将不定期推出优秀作品展播。

让我们一同相遇在美好之间。

编辑:肖飞

审核:王芳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