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画家的笔触游历北京的角楼
2023-12-26 15:4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角楼

自古就是中国城池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单是标志性的建筑,

也起到警戒、瞭望的作用。

提起北京的角楼,

您可能首先会想到故宫角楼

其实,

不单故宫有角楼,

北京内城、外城都有角楼。

故宫角楼

故宫又称紫禁城,

城墙四角各有一个玲珑秀丽的角楼。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清代重修。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

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

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聂轰作品:《修缮中的故宫角楼》

冯微作品:《柿柿如意》

高建强作品:《水暖鸭先知》

角楼造型奇特,

十字形屋脊,三层重檐,多角交错。

角楼不是真正的楼,

屋里没有一根落地的柱子。

从外面看,

9梁、18柱、72条脊。

层檐重叠的角楼,

美轮美奂,

历经600年风霜

却风采依然。

高志玲作品:《紫气东来紫禁城》

杨萍作品:《美丽东城 故宫角楼 》扇面

郭延作品:《故宫角楼》

内城角楼

紫禁城之外是皇城,

皇城之外是内城。

如今的地铁二号线

就是沿着北京内城而建。

内城的四个角楼,

建在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

台座与角楼加起来高达29米,

底边长约40米。

张桂长作品:《角楼遗韵》

窦平安作品:《腾飞》

角楼的外观与城门箭楼相似,

不同的是,

角楼比箭楼更宽大、厚实。

上世纪20年代,

瑞典学者喜仁龙将角楼称之为“巨堡”。

牛力生作品:《放飞梦想》

1900年庚子事变中,

内城的四个角楼严重受损。

后来,东北、西北、西南角楼先后被拆除,

唯一存世的是内城东南角楼,

现在被辟为明城墙遗址公园。

吕进作品:《明城遗韵》

张宝俊作品:《北京城东南角楼》

外城角楼

为抵御外族入侵,

1553年,明朝在内城南面加筑外城。

外城东西宽、南北窄,

由此形成北京城的“凸”字形格局。

外城有七门,四角各有角楼一座。

与内城角楼相比,

外城角楼要小得多,

只有两层,

通高15米、进深6米,

像是点缀花园的小亭子。

王东男作品:《左安门值房》

王东男作品:《左安门角楼》

上世纪30年代,

外城西南、东北角楼被拆除。

1955年,东南角楼拆除。

1957年,西北角楼拆除。

外城东南角楼又称左安门角楼,

2015年底复建完工,

消失了近一个世纪的外城东南角楼重现,

并被打造成为著名的“角楼图书馆”。

角楼图书馆

建筑面积约1160平方米,

以北京的物、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为主题,

最终打造成融合老北京文化特色,

集图书借阅、文化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平台。

为现代化的北京城

平添了一抹古韵。

图片来源:东城艺苑
文字来源:北京市档案馆,部分有删改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