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坏习惯”,许多老师都有!
2023-12-27 16: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老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对嗓子的损害。

“咳咳咳,同学们安静一下!”

许多老师都有一个“坏习惯”——每次开口说话之前,总要先发出“咳咳”“哼~~”的清嗓子声音,甚至有时即使不说话,也要时不时清清嗓子,仿佛已经形成了习惯。

但殊不知,频繁清嗓对嗓子会有损害!

清嗓子的危害这么大

许多老师习惯性清嗓子,与曾经患有咽喉部疾病如鼻炎、喉炎、急慢性咽炎等有关。

这些疾病会导致咽部分泌失调,当咽喉部炎症持续存在,或粘膜表面出现分泌物附着,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感,就会不自觉通过“清嗓”动作排除这些“异物”,减轻不适感。

正常情况下,我们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变窄,甚至几乎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在喉内肌肉协调作用的支配下,使声门裂受到有规律性的控制,喉部发出的声音为基音,受咽、口、鼻、鼻窦、气管和肺的共鸣作用而增强和使之发生变化,成为听到的声音。

做清嗓这个动作时,会在瞬间使声带拉紧,呼吸道内外的气流还会猛烈地振动声带,从而使之受损,不仅会让喉咙变得更加干痒,还会诱发慢性咽炎等疾病。

  • 01损伤声带

 

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可造成损伤,加重声带不适,造成嗓音沙哑

  • 02引发声带疾病

 

清嗓时,气流会冲击声带,若造成声带充血、水肿,就会引发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 03伤害咽喉黏膜

 

反复清嗓会使咽喉表面附着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分泌物受损,咽喉黏膜受到伤害,易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如何避免频繁清嗓子

为了避免频繁清嗓,老师们需要更加爱护自己的嗓子。如何才能做到呢?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 可以立刻喝一大口水,并慢慢咽下,尽量选择温水,远离热水或冰水。

 

  • 反复吞咽的动作、做伸舌来缓解不适,或通过呵气动作来代替清嗓。

 

  • 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病毒和细菌等,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如粉尘、汽车尾气、雾霾、香烟烟雾等严重的地方),或者柳絮花粉飞扬的季节,一定要戴好口罩。

 

  • 平日尽量使用鼻子呼吸,有些人有使用口呼吸的习惯,但经常张嘴呼吸容易使粉尘、冷空气等直接刺激咽喉,诱发咽炎发生。

 

注意!当清嗓动作过于频繁,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并伴有咽喉部的其他异常感觉,如进食不顺,言语不清,疼痛等,此时应及时就医

嗓子疼时喝这些有用

当嗓子不舒服时,除了对症吃药,还能做什么来缓解不适?

经科学研究证实,以下8种饮品有助缓解嗓子不适,老师可以选择其中几种尝试:

除了过度用嗓之外

腰肌劳损、静脉曲张、颈椎病

胃病等常见“职业病”

也在侵害着教师群体的健康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希望老师们

在忙碌工作的同时

一定不要忘记好好爱自己

爱自己,是对自己负责

更是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即使工作再忙

也要学会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的身体


作者:

首都教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