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6月26日上午,由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香山革命纪念馆承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隆重开幕。
文物无言,精神不朽。香山革命纪念馆现推出“策展人带您看新展·文物全解”专题栏目,通过详解展览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能更好地领悟、传承、坚守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对革命文物的每次瞻仰,都是一次思想的叩问、精神的洗礼。今天,透过文物,我们带您走进历史;走入专展,我们共同解答“自我革命”的要义所在。
毛泽东致杨开智的亲笔信(1949年10月9日)
▲图为毛泽东致杨开智的亲笔信(1949年10月9日),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览”第二部分第三单元展出。
▲毛泽东致杨开智的亲笔信(1949年10月9日)。
这封信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智本人的。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毛泽东的妻兄,因有这层关系,他们往来不断,这是毛泽东给杨开智的一封复信。这封信保存下了手稿,现收录于《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著作大辞典》等著作中。
杨开智(1898-1982),曾用名杨子珍,近代教育家杨昌济之子,革命烈士杨开慧之兄,湖南长沙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后在湖南某农场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农业厅技师兼研究室主任、湖南省茶叶公司经理、湖南省茶叶经营管理处副处长等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后当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毛泽东写这封信时,杨开智正在长沙。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因常到先生杨昌济家,所以与杨开智认识很早。1930年,杨开慧牺牲。不久,杨开智辗转接到毛泽民的手书,要求把毛岸英兄弟三人送到上海。杨开智夫人李崇德和母亲向振熙冒着风险,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三个孩子上路,几经周折,将他们送到了毛泽民、钱希均夫妇处。1949年8月4日,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与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通电起义。此时,尚在长沙的杨开智立即向毛泽东写信,告知家中情况,并打听女儿杨展的下落。
毛泽东接函后,立即写了回信。信中,毛泽东首先对“老妇人的健在”表示“祝贺”,也回答了关于“展儿”下落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开智在湖南某农场工作。他给毛泽东写信,希望能在北京给他安排工作,或在湖南得到某一“位置”的安排。
毛泽东办事一向坚持原则,他从不为亲友谋私,在接到杨开智的来信后,马上给他复信,信中严肃拒绝了他的要求,写道:“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同时指出:“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为了说服杨开智,毛泽东给当时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以及杨开智各写了一封信,并用电报发往长沙。
这封家书虽然不长,却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办事却很讲原则,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们开方便之门,体现出了一代伟人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优良作风。
作者:文物征集研究部·王梦妮
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
制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网络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