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两会正在召开。今天上午,区长支现伟在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小编从报告中,看到了跟咱们老百姓有关的大事儿,一起来看看!
聚焦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
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
世界一流科学城
咱们昌平区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今年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未来科学城在全国科学城建设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中走在前列。
保障昌平实验室主体工程完工
今年,我区将保障昌平实验室主体工程完工,推动设立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方向,鼓励央企、高校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围绕氢能、先进储能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
建立实验室、高校、央企科技成果库,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标杆孵化器和转移转化促进中心。
实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二期竣工
深化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二期竣工,加速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落地,承接高校科技创新成果20个以上,发挥沙河高教园区理事会牵引作用。
开复工北航图书馆等5个高校项目,推进配套功能区,社区会客厅等首批项目建设,引入更多重点实验室和高精尖中心,实施高校联盟“北斗星链”行动计划,新建3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开放办学、资源共享、学科共建。
实施教育兴区、人才强区战略
系统推进优先发展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等项目,竣工人大附中昌平学校二期等4个项目。
提速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5100个,竣工流村镇中心幼儿园等5个项目,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速主导产业聚链成势
制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抢占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产业发展先机,提速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进程,领跑基因技术、医疗器械等关键赛道,落地全市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挂牌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加快百济神州等项目建设,推动爱康宜诚等项目竣工达产。
推进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保障恒泰万博等项目开工,打造福田氢能产业生态圈。
冲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加快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积极培育软件信息、租赁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教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一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亿元营收楼宇6个。
推动文旅农产业深度融合
释放明文化论坛品牌效应,谋划建设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串联十三陵、居庸关等景区,打造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加快推动毛毛镇音乐森林公园、融创冰雪城等项目,丰富“昌平礼物”。
实施慢行系统“三网融合”规划,办好环西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首都骑行第一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快昌金路农文旅融合提升等项目,增强农业嘉年华、魔术大会等活动影响力。
新增一批星级民宿和网红打卡地,擦亮全域旅游金名片。
聚焦高质量发展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系统推进118个重大标志性工程
系统推进118个重大标志性工程和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争取国债等资金支持,打通REITs在保障房、产业园区等领域应用路径。
增强超极合生汇等新场景带动力
培育壮大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加快山姆会员店等项目建设,增强超极合生汇等新场景带动力。
分期推进南口物流基地等物流节点建设,新增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推动经营主体增量提质
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五统一、一规范”制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场景应用、融资上市提供便利,让民营企业敢投资、能发展、得保护。
加强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小升规” “规升强”3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160家、国高新企业200家以上,引进优质项目120个以上。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打造企业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
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打造“全程零见面、 一次不用跑”的昌平样板,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做好第二轮土地延包,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聚焦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拆除违建2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60公顷,深化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桥下空间、护栏拆除等专项整治,打造精品宜居街巷16条。
实施“微提升”项目20个,加快配建设施移交投用,争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实施道路建设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崔阿路、昌流路等56条道路建设,实现北清路、京藏高速北辅路等19条道路竣工,提速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设,推动沿北清路轨道交通项目、地铁19号线北延、17号线支线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霍营、新龙泽等轨道微中心建设,启动天通苑电力改造二期工程,投用永旺、路庄等电力工程。
增强回天地区治理系统性
持续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推进回天综合服务中心等54个项目开复工。
实现人大附中、中东路等29个项目完工投用。实施天通科技园二期等项目,促进消费回流、产业兴旺、职住平衡。推广“回天有约”协商议事模式,丰富“回天大脑”应用场景,不断提升群众归属感和满意度。
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建设一批数字医疗、自动驾驶、社区治理等智慧应用新场景。
优化接诉即办“1+3+N”工作体系,聚焦“每月一题”强化主动治理,推广“双诉双融” “预见式治理”等基层首创治理模式。
聚焦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和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步伐
坚持片区式开发、组团式发展,重点推动商业Ma11、滨水商街等项目落地,推进东小口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加快二绿地区减量提质增绿。
聚焦打造一批现代化特色城镇,提升南口“科学家小镇”、小汤山“温泉古镇”、崔村“苹果小镇”等镇街吸引力,提速马池口、阳坊西部片区发展。
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
老楼加装电梯60部以上
聚焦老城区提质,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老楼加装电梯60部以上,推进永安热力厂、沙河站东部地区更新。
乡村振兴的昌平样板
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先期打造兴寿镇示范片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060亩,确保粮食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万亩。
推进国家未来农业中心、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二期建设,打造一批科技小院、博士农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更多“北京优农品牌”。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的美丽昌平
今年的昌平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聚焦能源、交通、产业等领域,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新增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推进自专路东拓等项目。
加强能源谷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布局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形成未来科学城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落实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38项任务,实施一批生态富民工程。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落实“三长联动、 一巡三查”机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突出抓好“三尘共治”,推动“三水统筹”,加快东沙河治理、天通苑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
强化“三地管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建设一批花园式街区和城市画廊
建设一批花园式街区和城市画廊,精准织补口袋公园、无界公园、全龄友好公园,构建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温榆河公园二期、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奥北森林公园三期等项目。
启动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沙河片区、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百善郊野公园等项目建设。
开园投用回龙观、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打造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个。
聚焦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增就业1万人次以上
发布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新增就业1万人次以上,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精心呵护“一老一小”,提高养老资源使用效率,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新增托位2500个,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力度,竣工保障性住房1.4万套。
加快健康昌平建设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大厦建设。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竣工清华长庚、积水潭医院二期项目,补充新城东区等区域医疗资源,深化“三医联动”协同治理,推广“互联网+” 诊疗模式,为创新药械进医院提供更多应用场景,
实现滨河森林体育公园竣工,新增体育健身场地14万平方米。
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博物馆
实施“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开展全国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推动“书香昌平”建设,开设特色书店20家以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博物馆,投用昌平档案馆新馆。
高品质建设文化设施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基层文化中心和文化室全面达标。
聚焦守护首都昌盛平安
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
发展环境
重建安全美好宜居新家园
坚持“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实施灾后重建“1+6”规划,确保特教学校、乡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等项目竣工。
推进西峰山水库、钻子岭水库等项目,统筹受灾地区异地安置、房屋重建和产业发展,让受灾群众早日住上安全房、暖心房,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在小编看来,明年我们在教育、科技、经济、文旅、商业消费、民生等方面都有不少好消息。
让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再创辉煌,2024,昌平可期!
图文来源:昌平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