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宏恩观,首家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新春开市。至此,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宏恩观又增加了一处文旅开放空间。据悉,宏恩观将以“观中”文化品牌打造成为中轴线上的“在地文化博物馆”,目前观内各空间正陆续实行预约开放。
钟楼向北至豆腐池胡同,拾级而上步入宏恩观内,雄伟的建筑展现在眼前。历经修缮,宏恩观亮出了庄严宏伟的三座大殿,青灰色的筒瓦屋面庄严肃穆,石质劵门和砖雕古朴厚重,处处体现出北京城深厚的古都文化底蕴。
观内东侧的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于1月18日首次推出北京城楼记忆明信片产品,使用名家画作,结合“城砖”的独特创意,寓意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与创新工作添“砖”加瓦。
门口,绿色邮筒、投递员使用的传统绿色二八自行车带来浓郁的“邮政风”;店内,《壮美中轴》光栅明信片、邮筒形状的钥匙链等多种多样的邮品和文创品已经上架,琳琅满目;水吧售卖的饮品也是独特的“邮局限定款”。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宏恩观将以“观中”文化品牌打造成为中轴线上的“在地文化博物馆”,成为东城区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又一创新模式。
“一场一策”规划设计 多处文旅场景将陆续开放沉浸式体验中轴线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余,在宏恩观还能做什么?观内各文化空间陆续开放,逐一为市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
利用山门殿设置的山门来吧·数字艺术馆,是一个科技融合艺术手段打造的城市更新项目,由策展人、艺术家和热爱数字艺术的同道者共同发起,在古建中用沉浸式和交互式的数字艺术,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数字交互影像的巨大魅力。
馆内,完整的古建脊梁结构与墙面地面的投影,可以让观众在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中体验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雷达点触探测、动态捕捉、实时生成等交互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艺术巧妙融合,创造出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展览体验。
为了恢复古建原貌,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与设计单位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全面梳理了宏恩观历史文化沿革与脉络,多次现场踏勘开展数据化检测,对每一座大殿、配殿、配房的屋面、大木结构、墙体、台基等进行详细的检测评估,最终以“真实性、完整性、最低限度干预”等为原则制定了针对性的修缮方案。
历经10个月的修缮工程恢复了宏恩观山门殿南侧的石质券窗、帝君殿的隔扇、槛窗的棂条斜方格样式等,保留了历史真实性;通过整体除尘、去污处理,并对局部空鼓、剥离的彩画层和地仗层针对性的回贴加固等,一些珍贵的彩画全部原样保留。
修缮完成的宏恩观“焕然新生”,通过丰富文物建筑利用方式、充实空间载体活化内容,形成片区文化消费生态圈,带动周边区域提质发展,成为中轴线上继钟鼓楼、永定门等文物建筑后又一重要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新地标。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结合的历史名城保护传承趋势下,东城区将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中轴线文化保护带上的历史文化精品IP,不断谱写并延续北京城内、中轴线上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