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老舍笔端的家国情民族义
2024-01-23 17: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月19日,北京人艺历史题材大戏《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出。

从首轮演出开始,《正红旗下》便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强大的演出阵容、震撼的舞台呈现,展现了在乱世中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描摹了晚清老北京的生活图景,为观众奉献独一无二的戏剧体验,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这里

有新表达,通过舞台语汇的交织,讲述极富文化气息的京城轶事;

有新思考,在对过往与现今的探讨中,呈现我们的历史与未来。

观众说

由点及面,由家到国,以群像填补时代表达,以留白引发无限遐思。

——特奥蒂瓦坎

老舍站在旋转的舞台上一圈圈走着,却始终无法与父亲相近的片段扎扎实实把我看哭了。轮回的意思是,岁月的轮盘不停旋转,人们与一个个标记生命阶段的角色作别,而最终回归的是自己。 “咱们的炮没这么大动静。” “没咽气,先出殡。” “你为什么这么爱活着?” “我这身孝袍是给谁穿的?” “吃顿饺子吧。” “跪安!” 轰然一声响 江面浮冰涌动 转眼汽笛声 江水流淌向东。

——Cachecol

非常有诚意的匠心之作,真正时空感饱满的剧场作品:各场景虽散但贯通,毕竟不是强叙事的作品,而是作者向、回忆式、乱世中的蒙太奇众生相。最后的独白真的太绝了,打破了第四堵墙,贯通了空间,通过老舍先生-角色-故事-剧,连接了时间。剧场作品里体现时空感到这种程度的太难了,相信逐渐打磨下会成为新的经典。

——竺月轩

人艺新出的话剧,人艺永远不会让人失望。清末的腐朽没落,旗人的阿Q精神,民族在末路的挣扎,老舍对父亲的怀念,大家族中的规矩与矛盾……全都在戏里展现出来了。本就是未完成的作品,改编成话剧已实属不易。老戏骨的演技满分,几个新生代演员也值得点赞。有空看原著!

——晴小暖

戏的“意义”从来不应该压制住戏的“好看”,导演把惯于白描的老舍先生的风味,注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象征性极强的戏曲元素。这正是从文本到舞台的一种有意义的跨界改编,如果戏只照本宣科书的内容,那就根本没有必要拿书改戏。戏有戏的鲜活,书有书的淡雅,正是拿捏到这一点在这个舞台上才能够做到的独特的地方,才使得对一个经典文本进行多媒介多角度的呈现变得有意义。

——煎饼菓子兔

(摄影:李春光)


作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