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三援四”办学项目全部落地、副中心将实施5项工程……
2024-03-02 09: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北京教育学院雄安教师培训基地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挂牌成立等一系列好消息不断传来,具体内容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京津冀教育合作签约达168项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据北京市教委统计,近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签署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68项,建立的教育联盟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其中,依托“通武廊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三地组建3个教育联盟、12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通州区33所学校与廊坊、北三县51所、天津武清区15所建立了“手拉手”合作关系。

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纳入

 

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北京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不少家住通州的人发现,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建设副中心以来,通州区坚持内升外引,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在市教委的统筹下,一批优质资源校先后到通州办学,建立分校或通州校区,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通州区教委主任刘中阁介绍了近年来通州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并表示该区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速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据悉,北京已将通州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范围,实现全域覆盖。同时,指导“手拉手”学校深入对接,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共同发展。目前,通州区82所学校已全部完成合作协议签订,并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结对活动。

副中心将实施五项工程

 

对于未来发展,刘中阁提到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家校政社协同育人体系和覆盖全员全域的三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同时,实施五项工程。

一是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实施空间、队伍、办学等优质资源的“全学段、长链条、组团式”发展,推动副中心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干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弘扬教育家精神,分层分类实施干部教师培养行动,启动培养优秀校级干部的“头雁工程”、培养教育家型教师的“名师工程”和面向全员教师的“强师工程”。同时,依托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打造学科基地、教科研基地,组建多维度研究共同体,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对基于5G、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课堂、未来教室等新技术与教学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探索应用。实施教育元宇宙项目,深化“数据中枢”教育大数据平台、“智慧+”教学研评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

四是实施农村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通过集团化、共同体、手拉手合作等方式,加快农村学校质量整体提升。

五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落实《通州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成立区级创新学院,构建“面式覆盖、线式培养、点式提升”三维立体全学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小初高、跨学段贯通培养机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建设一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努力创建科学教育实验区。

北京“建三援四”办学项目全部落地

 

前,北京教育学院雄安教师培训基地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挂牌成立,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同时成立教师学校,搭建起京雄两地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北京支援雄安新区“建三援四”办学项目已全部落地,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建三援四”是京冀两地重点教育合作项目。“建三”是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委托办学,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分别负责管理和运营,2023年9月已如期开学。

新一轮“援四”指由六一幼儿院、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朝阳区实验小学、第八十中学四所知名学校援助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兴贤初级中学、容西云溪小学、雄东望驾小学、雄东同德幼儿园办学。

来源丨新京报、首都教育、现代教育报等

责编丨唐莉莉 图片丨摄图网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