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开学,通学公交由原来的西城、朝阳、海淀、丰台4区扩展到城六区和通州、大兴共8个区,目前已经运行一个多月。那么,通学公交车扩大试点后的运行情况如何?试点学校的师生有怎样的感受?通学公交车“微课堂”都有哪些内容?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开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
今天是“交通大家谈”第349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副处长王澜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后勤处四级调研员王建水,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线网中心业务管理梁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大队辅导员冯佳音、六年级学生刘栩宸和李邵暄做客直播间,来和大家一起聊聊通学公交车和校园周边治理情况。
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栏目,并通过节目留言,我们将根据市民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
全市开通259条通学公交线路,服务学校99所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去年9月推出通学公交车试点基础上,本市进一步扩大通学公交车试点范围,由原来的西城、朝阳、海淀、丰台4区扩展到城六区和通州、大兴共8个区。自2月26日开学首日起,全市259条通学公交线路,服务学校99所,每天服务学生超1万人,其中142条为点对点直达线路,占线路总数的54.8%,大大缩短了学生在途时间,提升了运行效率,又一次获得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次扩大试点阶段使用的第二代通学公交车包括12米、8米及6米三种车型,6米级“迷你”通学公交车型设计主要针对处在狭窄街巷中的学校,转弯、掉头更为便捷。同时,车辆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群体上下车安全便捷度,采用“低地板、少台阶”的形式,保证学生上下车更加安全便捷。车辆增加了后应急出口,便于突发情况应急逃生。此外,增加了座椅高度,符合相关标准的同时,便于学生存放书包等随身用品。
为做好通学公交2024年春季开学的试点推广,市交通、教育、公安交管及各试点区政府,按照“一校一策”“一线一方案”原则,开展乘车需求摸底,根据学校个性化需求规划设计线路,逐站、逐线进行现场踏勘。在规划线路时充分考虑学校端、社区端的站位设置,使其尽量接近校门和社区出入口,减少学生步行距离;对部分使用既有公交站台的通学公交车站进行适应性改造,扩大候车区域,方便学生上下车,如市交通委城养中心对东城区安化楼通学公交站进行改造,取消现况公交港湾,将站台由原2.0米加宽为3.8米,并利用现况站台东侧绿化带,新建通学公交站台,长度约16米,方便学生候车;公交集团优中选优,选配驾驶员、乘务员各420名,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选拔了一千余名教师志愿者,在运行初期与驾驶员、乘务员共同做好车厢服务;公交集团结合教委、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建议,对通学公交运行监测平台功能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线上退费、学生刷码乘车、跨线预定等功能。市公安交管部门和公交集团设置、施划通学公交车标牌376面、通学公交车位168个、通学路73条,公安交管部门派出疏导岗位、交警铁骑等多项措施,全力保障了通学公交车安全、平稳运行工作。
通学公交车解决了家长送娃后顾之忧
通学公交经过上学期的试点运行,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大队辅导员冯佳音介绍,“我当时参加第二批通学公交车的现场观摩会,第二批通学公交车的设计更加贴切,关注到了学生的安全、舒适等问题”。
孩子们愿意乘坐通学公交车上下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六年级学生李邵暄提到,“我从去年九月份开始乘坐通学公交车,因为工作原因,爸爸妈妈接送我不是很方便,有了通学公交车后,他们第一时间给我报了名,通学公交车方便了我的上学之路。”学生刘栩宸提到,“在乘坐过程中,我觉得座椅很舒服,而且每个座椅都有安全带,每次乘车前,乘务员阿姨都非常关心且认真的叮嘱我们系好安全带。司机叔叔的驾驶很平稳,我们觉得非常安全”。
家长们认为通学公交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家长提到,“通学公交车大大提高了我们接送孩子的效率,时间上也没有那么紧凑。乘车和放学时,我们都能到指定地点接送,到了学校,会有我们的老师接送入校,安全非常有保障。早上没有那么匆忙,而且不用担心上班迟到等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市持续统筹推进通学公交车复合利用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副处长王澜润介绍,通学公交车未来的利用率也将更好。在做好通学服务的基础上,本市持续统筹推进通学公交车复合利用,推动在非通学服务时段,将车辆投入常规公交线路和通游线路运营。比如,寒假期间,全部通学公交车投入在常规公交线路上使用,在低峰、周末期间,使用通学公交车辆承揽班车业务。还可以开展景区、火车站旅客疏散和社区微循环接驳服务,比如,在朝阳站开通的高铁专线和通游新春专线,均使用了通学公交车辆,进一步提高了车辆资源使用效率。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线网中心业务管理梁亮介绍,将根据实际路况动态调优行车计划,在保障学生准点上学的基础上,提高车辆周转效率。针对学生放学时间差异,精准测算车辆周转时间,最大程度利用车辆周转为学生提供分时的放学通学服务。另外,鉴于通学公交车各项安全标准较高,还可以用于学生研学、春游等集体出行服务等,提高车辆、人员的使用效率。
此外,本市将推进全市公交车型结构优化调整,重点结合服务社区的微循环线路、轨道接驳线路和通学、通医、通游线路的需求,在兼顾运输效率的同时,加大10米及以下车型的使用,为运输服务线路布局、运营调度灵活组织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