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远离宫颈癌
2024-04-12 10:4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我国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超过5万人,相当于全球每一分钟会有一个人查出宫颈癌,每两分钟会有一个人死于宫颈癌。HPV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性行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

宫颈癌的分型

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宫颈癌分为高危型、低危型。

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 低危型HPV:

6/11/40/43/44/45/54/61/72/81/89型

其中,HPV16和18是导致亚洲女性宫颈癌的主要亚型。此外,HPV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两个感染高峰: 17-24岁和40-44岁

宫颈癌有哪些症状

宫颈癌的典型症状是接触性阴道出血,部分患者可能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白带中夹杂血丝。通过临床检查,可见患者的宫颈呈现糜烂面。

走出宫颈癌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是不是异常出血就可能得了宫颈癌

并非如此。宫颈癌的典型症状是同房后出血或接触性出血,但并不是宫颈癌的特异症状,子宫内膜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出血。

误区二

HPV感染一定会得宫颈癌

当然不是,大部分HPV感染的患者,病毒在人体内可以被自然清除,时间一般是8~10个月,只有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会最终导致宫颈癌。

误区三

没有过性生活就不会得宫颈癌

这不是绝对的。虽然临床研究统计发现,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其患有宫颈癌的几率比较少,但是也有少部分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也会患有宫颈癌。

误区四

注射HPV疫苗就能“高枕无忧”了

当然不是,已经感染了HPV病毒,疫苗没有保护与治疗作用,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癌。

误区五

孕妇也可以接种HPV疫苗

目前不建议孕妇进行HPV疫苗接种。如果接种疫苗期间发现已意外怀孕,不需要立即终止妊娠,应暂停疫苗接种。对于备孕的广大女性,建议等到妊娠分娩哺乳结束后再接种疫苗。

宫颈癌如何预防

从HPV感染到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需要5-10年时间,因此,针对宫颈癌需要预防为主。目前针对宫颈癌国内采取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最主要的是健康教育和接种HPV疫苗。 二级预防是对癌前病变的预防,宫颈癌筛查可以在女性有性生活后开始,部分指南建议女性21岁后才开始宫颈癌筛查检查,即宫颈TCT、HPV筛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 三级预防,对于确诊的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如果已经发现宫颈癌,应积极尽早治疗,从而避免发展到晚期阶段。

温馨提示

2021年中国《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9-14岁为接种HPV疫苗最佳年龄,此时接种可为预防HPV病毒提供最佳保护。目前国内可以选用疫苗有以下三种:

二价疫苗预防HPV16、18,适用于9~45岁女性,0.1.6月各接种一次,一共三次。

四价疫苗预防HPV16和18、6、11、适用于20~45岁女性,0.2.6月各接种一次,一共三次。

九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31、33、45、52和58,九种亚型适用于9~45岁女性,0.2.6月各接种一次,一共三次。

供稿丨妇产科 王坤


作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