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大约在2%-3%左右。对于发生牛奶过敏的儿童,可能导致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过敏症状。此外,其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体重不足、身高发育迟缓等症状。对于成年人,牛奶过敏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腹泻、腹胀、便秘等症状。
牛奶中的主要过敏成分是酪蛋白、乳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其中,乳清蛋白不耐热,是儿童的主要过敏原;酪蛋白耐热,最重要的组分蛋白;对牛血清白蛋白过敏的牛奶过敏患者,也可能同时对牛肉过敏。
牛奶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和皮肤症状。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呼吸系统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鼻痒、咳嗽、喘息等,皮肤症状如荨麻疹、湿疹等。有时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诊断牛奶过敏,需结合临床症状后进行一系列的过敏原测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过敏原组分检测等。必要时,可以行食物激发试验。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对牛奶蛋白致敏,以及致敏的严重程度,结合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才能确认牛奶过敏诊断。
治疗牛奶过敏的方法主要包括避免食入过敏原和采用替代疗法。避免食用含有牛奶成分的食物是最基本的措施。部分比较轻的牛奶过敏患者可尝试食用酸奶、奶酪、煮沸的牛奶、羊奶等,观察是否可耐受。对于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特殊配方的奶粉或蛋白质替代品。此外,针对过敏症状可应用抗过敏药物等对症治疗。
一般来说,85%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对牛奶的过敏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一些人可能长期存在过敏反应,需要持续避免接触牛奶及其制品。近些年,新兴的组分诊断,尤其是酪蛋白的组分诊断对于预测牛奶过敏的预后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牛奶过敏患者,监测症状变化和管理过敏反应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是否对牛奶过敏和过敏的症状是关键。通过规范诊疗,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可以有效地管理牛奶过敏。其次,仔细查看食物标签,确保所选食品不含牛奶成分。此外,患儿及家属也应了解关于牛奶过敏的知识,提高自我意识,在遇到问题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与医生密切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变态反应科
作者:陈力嘉
荐稿:王晓艳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