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集中展现北京在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活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并通过高端科普互动体验展项,使科技成果更加贴近公众,增强了科普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五大展区,集结创新硕果
北京科技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科普互动体验、联合展区五大展区,展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同时展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互动展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尤其在人工智能、 量子、区块链和6G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些技术以其创新性和应用潜力,赋能各经济领域,助力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二)医药健康展区
2023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从推动生物技术占先、发挥临床资源溢出效应、创新产业生态、新冠科研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巩固了北京作为全国医药健康创新源头的领先地位。持续发力下,医药健康领域创新成果显著。(三)智能制造展区
当前,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制造业正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影响下,新材料、科学仪器、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和氢能等多个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这一展区,观众可看到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朱雀三号(ZQ-3)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智能制造突破性创新成果。(四)科普互动体验展区
科普互动体验作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与激发创新思维的桥梁,凭借其科普化的语言,巧妙地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公众热衷参与的互动展项。(五)联合展区
联合展区汇集联合参展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诸多关键技术攻关成果,涉及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AI检疫性生物智能识别等诸多领域。其中,位于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展区的重光照4D动态光场重建系统,是目前行业最领先的重光照4D动态光场重建系统,可以一次性获取动态的人物模型数据,同时采集不同状态的贴图材质信息,高品质重现不同视角下观看人体的光影效果,输出4D高精度几何模型和8K贴图,扫描精度可达皮肤毛孔级别,具有高视觉保真度。数字人子剑、米卢、徐梦桃等都是由这台装备扫描制作。
而位于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展区内的AI检疫性生物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对外来物种的自动识别和鉴定,提升相关部门在识别有害物种和珍稀物种方面的工作效率。系统还整合了中国科学院专家的远程辅助鉴定及3D特征标识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在海关检验检疫领域,它能够加速外来物种的识别与控制流程;在入侵物种的跟踪与鉴定方面,提供实时监控与预警服务。全民盛宴,点燃科技激情
北京科技周坚持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属性以及“小展览大传播”的思路,拓展了多层媒体渠道、多种活动形式、多样科普内容等,为公众搭建了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开展了多项特色活动: 1.“科技V力量”探展:本届科技周邀请了众多科技等领域的网络大V走进活动主场及市科普基地,开展探访直播,为观众带来独具一格的科普内容。 2.“科学第一现场”直击科技周:活动期间将开展“科学第一现场”直击科技周活动,通过深度解读直播,以介绍精彩展项、专家对话、讲解科学知识等形式,展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成果,为广大网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3.北京科技周专题巡展:为提升北京科技周的影响力,丰富科技成果应用场景,2024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结束后,将精选一批企业需求强、观众评价高的互动展项,走进科普基地、科技馆、学校、社区等场所和科普资源相对匮乏的郊区科普场所,开展科技周专题展示活动。 4.特色专场科普活动:北京科技周充分利用首钢园场地条件,在科技周期间策划组织专场活动,如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等,丰富科技活动内容,培育公众的科学精神,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 5.北京科技周云展厅:科技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云展厅实时展示精彩展项、分享现场精彩视频和特色活动,为公众打造科技周“云之旅”。除石景山区首钢园的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外,全市各区、各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等也在同步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周活动。如东城区在地坛公园举办第十六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西城区在北海公园举办甲辰龙年九龙壁AR数字打卡活动;海淀区在卫星制造厂园区举办相关科普活动;朝阳区在循环经济产业园举办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科普活动等。首钢园也在本届科技周期间推出「嗨科技·微度假」系列体验活动,凭本次科技周门票还可以在首钢园17家商户获得限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