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62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月季新品种,获得47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张启翔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月季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新近获得了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月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切花植物,是北半球园林绿化中用量最大的花灌木,在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遗憾的是,我国栽种的月季品种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在应用上受制于人。而且因其抗性及适应性差,栽培养护技术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满足适宜我国气候特点的切花生产和节约型园林建设要求。
为解决月季产业发展瓶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张启翔教授带领团队,以促进月季产业升级为目标开展了系统研究,培育出了抗病、抗寒性强的新优品种。
据了解,这些“国产”新品种已在京、冀、滇、新、苏等15个省、自治区,还实现中国自育月季新品种首次在欧洲及非洲规模化生产。近10年来,推广应用面积达1.8万亩,新增产值4.73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200多万美元。
据悉,该科研团队转让新品种或授权生产7项,获9项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月季大会等优秀新产品奖。还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
历经20多年的研发,该团队在中国特色蔷薇属植物资源开发、精准评价、重要性状解析、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发和新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并且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有力推动了月季花卉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铁铮)